黑龙江日报11月27日讯在日前结束的全国特大网络吸贩毒案件破案统一行动中,我省共摧毁贩毒团伙3个,吸毒窝点15处,查获吸贩毒嫌疑人275人,缴获冰毒939.73克……
禁毒成绩,可喜;但吸毒人数快速增加、作案手段多变、公共娱乐场所涉毒问题增多,我省警方禁毒任务的艰巨显而易见。
大案攀升吸毒人群呈现低龄化
据省公安厅禁毒总队副总队长刘举天介绍,我省目前吸毒者主要以吸食合成毒品为主,合成毒品作为新型毒品蔓延较快,如冰毒、麻骨和“K”粉,已占90%以上的毒品消耗份额,全省各地都有吸毒者,特别是哈尔滨、牡丹江、佳木斯、大庆等地的吸毒人员更为突出。从吸毒人群构成看,已不再是社会闲散人员、不法劣迹分子,一些有经济实力、社会地位的企业老板、商务人员乃至公职人员也涉足毒品。18岁到25岁、36岁到45岁年龄段为吸毒的“主力军”,但是在近年的执法过程中也发现十六七岁的未成年人,而且今年人数成倍增加。
什么原因导致吸毒人员年龄段越来越小?刘举天分析说,许多人是好奇尝试性吸食,你敢吸,我也敢吸。也有一部分人认为会吸毒是一种“时尚”的表现。未成年人涉猎毒品,说明毒品犯罪分子打开了青少年市场,形成了一个固定的消费链条。
受吸毒需求和毒品暴利的拉动,毒品大案呈现攀升势头。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2010年我省千克以上大案同比上升10%,万克以上大案同比增加一倍。贩毒多为团伙犯罪,而且流窜作案,持续时间长,智能化水平高,大毒枭深藏不露,犯罪恶性和暴力倾向严重。
管理不严公共娱乐场所涉毒问题增多
目前我省娱乐场所、宾馆、洗浴、商贸公司等仍为毒品滋生的地方,同时还增加了一部分在家里吸毒的人群。在娱乐场所、洗浴中心,人员流动量非常大,人际关系又特别复杂,是吸毒、贩毒人员经常出没的地方。一些心理素质较差或心理不健康的人员,在娱乐场所容易被毒品所诱惑。归纳起来主要表现为:一是对毒品的认知能力差。不少吸毒人员在吸毒前对毒品本身及其危害知之甚少,认识非常肤浅。二是一些人在不正当的好奇心驱使下涉毒。这种好奇心在特定场景下尤其是在娱乐场所众多刺激的诱惑下,往往使人的自控能力下降,容易做出轻率的举动。还有一些人具有较强的逆反心理,越是禁止的东西越想尝试,结果就在这种不正确的好奇心和逆反心理驱使下,染上了毒瘾。三是交友不慎被拉下水。
管理不严,也是导致公共场所毒品问题突出的重要因素。现在,相当一部分公共娱乐场所管理混乱,有的业主为了招揽生意,对吸贩毒活动经常睁一只眼闭一只眼,默认、放纵甚至包庇、非法提供毒品,直接参与毒品违法犯罪活动。一些毒贩利用公共娱乐场所消费者一掷千金、寻求刺激的心理,兜售毒品,甚至采取在饮料、啤酒中放置冰毒或摇头丸等卑劣手段,引诱消费者上钩,致使染上毒瘾。国家有关监测和研究数据表明,我国新型毒品的滥用人群主要是无业人员和个体工商户,滥用人群在娱乐场所获得新型毒品的占到了90%。
重拳出击打响“禁毒三大战役”
目前,贩毒作案手段多变,新出现的网络吸贩毒案件已引起各级公安机关高度重视。日前,按照公安部的统一部署,省公安厅指挥各级禁毒、刑侦、网安等部门和警种,实行立体化合成作战,调集精兵强将组成行动组,对“8·31”全国特大网络吸贩毒案件的破案统一行动,取得了显著战果。近一个月的行动期间,共摧毁贩毒团伙3个,吸毒窝点15处,查获吸贩毒嫌疑人275人;缴获冰毒939.73克,吸毒工具65套,钢珠枪1支;刑事拘留37人,行政拘留156人,强制隔离戒毒9人、责令社区戒毒2人。目前我省多数毒品是从外地流入的,但我省也有简单加工毒品的制毒团伙。制毒、贩毒团伙形成了具有一定规模的分销网络和纵贯南北的贩毒通道,毒品来源从云南、广东等几个省份贩运到我省,渠道不断增加。另外,我省是边境大省,随着对外贸易的繁荣和人财物的大量流动,混迹其中的毒品违法犯罪活动也逐年增加,从俄罗斯远东地区到我省边境口岸地区,已形成了多条集供货、过境、销售一体化的制贩毒网络和通道。
为打击毒品违法犯罪活动上升势头,省禁毒委在全省范围内开展的为期一年的“禁毒三大战役”已经打响,推进禁毒人民战争向纵深发展。一是以破大案、打毒枭、摧网络、捣窝点为目标,开展声势浩大的“禁毒严打战役”。二是以巩固“零产量、扩大零种植”为目标,开展挤压毒品犯罪空间的“禁种铲毒战役”。三是以遏制毒品需求为目标,开展全社会参与的“禁吸戒毒战役”。目前,我省吸毒人群增加,拉动了毒品需求量的上升,对毒品违法犯罪活动是一个重要诱发因素,我省将调动全社会力量打一场禁吸戒毒战役,最大限度地将所有吸毒人员登记上网,强化落地控制。按照“应收尽收”原则,实行满员收戒。对现行吸毒人员和复吸人员,一律实行强制隔离戒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