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地方新闻  >  牡丹江
搜 索
牡师院毕业生招聘会 90后首次抢滩职场
2011-11-28 10:48:34 来源:大鹏新闻网-牡丹江日报  作者:秦植林 唐凤来 张成茂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11月28日讯 又到一年求职季。11月26日,牡丹江师范学院召开了2012届毕业生招聘会。与往年有所不同的是,1990年出生的第一批“90后”毕业生首次“成规模”走进招聘现场,成为今年高校毕业生招聘会上最独特的一道风景。

   200余家单位前来招贤

  26日上午,牡师院2012届毕业生招聘会上,来了近200家用人单位,用人单位的招聘启示沿着牡师院篮球馆整整贴了一圈。随着熙熙攘攘的应聘人群,广州博桥教育咨询服务有限公司、浙江英伦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大连航运学院教育学院、黑龙江国际旅游商务学院、哈工大学子教育等省内外招聘企业一一映入眼帘。其中既有北京、广州、深圳等一线城市的招聘单位,又有来自哈尔滨、大庆、齐齐哈尔等省内多家企业、私立学校。此外,牡丹江市部分企业也参与了招聘。

  这些单位提供了近4000个就业岗位,其中,仅中国扶贫开发协会珠三角地区定点培训与就业安置基地、广州广畅人力资源有限公司、广州博桥教育咨询服务有限公司、深圳大唐明升教育集团等企业就提供近2000个就业岗位供毕业生选择。其招聘专业覆盖面之大、招聘人数之多超过了该校历年招聘会。

  在牡丹江市高校招聘会上,还首次出现了互联网站的身影,58同城、168网、牡丹江文化家园网站等互联网站也来牡师院招贤纳士,他们带来了网络技术服务、美编设计、网络兼职编辑等岗位,其中,一家网站网络兼职编辑一个岗位就招聘兼职人员4000人,招聘人数堪称历届之最。

  


 

  精挑细选中慢慢寻找

  在招聘现场,为了抢夺优秀人才,企业纷纷使出浑身解数。除了开出具有吸引力的薪金和福利,很多企业还主动向学生派发宣传手册,详细介绍企业内部培训和晋升体系,让学生了解企业的“软实力”。与以往招聘员只负责收简历的情况不同,很多企业直接派出了项目和部门负责人与学生面对面交流,力求在第一时间“抓”住人才。

  “底薪+课时费+月度奖金+年终奖,带薪培训、带薪试用,月薪约1500元—2500元。”辽宁海贝教育集团在招聘启示上,除写明招聘岗位、条件外,还把薪金待遇等也标注的清清楚楚。该集团招聘人员还表示,招聘分笔试和试讲两个环节,如果通过大外四级或英语专业四级考试,就不用参加笔试。

  记者注意到,大型企业还是最受应届毕业生的青睐,它们的展位吸引了大量毕业生。一家全国知名的大型生活用纸企业展位前,挤得是水泄不通,投简历的、咨询的毕业生络绎不绝,着实把招聘人员忙得够呛。而一些中小企业则显得冷清不少,多是应聘者提问,了解企业情况。

  “你投简历了吗,这个学校还不错”,“私营企业没有保障,万一黄了怎么办?”在某私立学校展位前,两名毕业生这样交流着。采访中,多名毕业生均表示相比工资,他们更为看重工作的发展前景,以及工作的环境。“我觉得只要在公司有很好的发展空间,每个月给我1500元都可以接受。”赵丹丹表示,薪水不是他找工作的主要参考指标,关键是要找到一份自己喜欢而且稳定的工作。

  总体而言,除实习、试用期间工资较低外,用人单位的薪酬标准基本上能够满足毕业生第一份工作的最低要求。因为离正式毕业还有一段比较长的时间,2012届的毕业生们目前找工作的心态普遍比较轻松,大多数人还是在精挑细选中慢慢寻找。

  “90后”进军职场有点“冲”

  1990年出生,6岁上学,18岁高中毕业考入大学,今年进入大四,明年正式成为2012届毕业生。在牡师院4350余名2012届毕业生中,“90后”毕业生约有500人左右,约占毕业生总人数的1/8,这是“90后”毕业生首次进军职场。

  为了迎合这群“90后”,招聘会上,一些用人单位的宣传标语也用上了淘宝体等网络流行语。“亲,想一份耕耘,两份收获吗?”“给力2011”……看到这些招聘语,“90后”毕业生张野的第一反应是,“这样的标语让我们感觉很亲切。”

  与“80后”相比,“90后”毕业生与用人单位沟通时更为直接,也更为深入。“你们集团使用自己的教材吗?”“参加工作可以参与教材编写吗?”“课时费怎么算,一个月能挣多少?”“包吃住吗,有三险一金吗?”在辽宁海贝教育集团展位前,一名“90后”毕业生连珠炮似的发问让招聘人员也有些招架不住。

  “实习期一个月800元左右,转正后幼教每月1500元以上,育婴师每月1800元以上”,在浙江某教育机构展位前,听完招聘人员的介绍,一名“90后”毕业生扭头就走了,用她的话说:“一个月1500元连自己都养活不了。”“90后思维活跃,不怕生,善于和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招聘人员深有感触地说。

  “我最关心的是工作的环境和氛围,喜欢轻松的工作环境。”“90后”毕业生刘媛媛对薪资要求并不高,觉得工作环境是最重要的,压抑的环境她忍受不了。

  但是,许多“90后”毕业生也表示,他们对新鲜事物的接受能力较强,虽然被人们认为是不靠谱的一代,但是对于未来的工作他们还是充满信心,并希望通过第一份工作积累一些社会经验。

[1]  [2]  下一页  尾页

责任编辑:关虹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