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双鸭山11月28日讯 集贤经济开发区创建于2004年,是省政府批准的省级开发区。几年来,按照县委、县政府“园区引领、产业支撑”的发展思路,基础设施不断完善,达到“七通一平”标准,设立了一站式服务中心,服务功能全面提升,为外来投资者创业发展提供了优越条件。今年11月,在哈尔滨召开的全省开发区信息及统计工作会议上,集贤县经济开发区在我省59家开发区中取得了第9名的优异成绩。今年2月21日,正式被省政府批准为享受省优惠政策的省级开发区。继2009年获得“民营科技企业示范园区”、“中国农副产品加工基地”、“中国最具发展潜力县”和“中国十强最宜创业开发园区”4项殊荣之后,今年又申报了国家级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为加快工业强县步伐和申报国家级经济开发区铺设了坦途,并成为拉动集贤县地方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集贤县经济开发区规划面积为20.70平方公里,已经发展为农副产品加工园区、煤炭化工园区、经贸物流综合园区“一区三园”的产业框架。截至目前,开发区有企业45户,入驻项目54个。其中,农副产品加工园区目前有企业16户;煤化工园区有企业15户;经贸物流综合园区有企业14户。国家级龙头企业2户、省级龙头企业5户,投资超亿元以上企业18家。2010年主营业务收入68.27亿元,利润5.6亿元,税金1.81亿元。2011年,入园32个项目。其中,续建项目10项,新上项目14项。
调结构、促发展重点抓招商。切实转变领导的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把抓经济的重点和主要精力放在抓开发区建设上,放在开发区招商引资上项目上,使其成为招商引资的承载区,发展优势产业的集中区,项目配套的集聚区,低碳绿色经济的示范区,功能完善的新城区和体制创新的先导区。招商引资项目向开发区集聚,产业转移向开发区集中。大力引进和发展优势主导产业,增强产业集聚效应。结合开发区实际,在重点巩固和做大做强农副产品加工产业的同时,积极推进煤化工产业、进一步规划商贸物流产业。
创条件、抢机遇加大土地储备。从实际出发,在坚守耕地“红线”的同时,创造性地为开发区提供用地支持上实现大的突破。利用第二次土地调查和第二轮修编土地总体规划的机会,及时修编和调整开发区的土地规划,确保引来的项目随时可以落地。加大入园企业用地的贮备能力,为招商引资搭建平台,为企业入园奠定基础。
齐努力、巧思谋拓宽融资渠道。“打捆”整合资金投入到开发区建设。把一些水利工程、生态建设、公路建设、城镇建设等政策资金整合起来,集中有限财力投入到开发区,搞基础设施建设,集中力量办大事。做大做强中储粮粮食产业项目、4S店综合服务建设项目、原煤洗选项目等特色产业。坚持多措并举,积极捕捉商机,实施“走出去、请进来”的战略。结合园区实际,在重点巩固和做大做强农副产品加工产业的同时,积极推进煤化工产业、进一步规划发展好商贸物流产业。对入园企业全程搞好职能服务。
定角色、广宣传狠抓环境建设。既要搞好“硬件”建设,更要注重改善软环境,努力强化“服务者”的角色定位,对投资者实行项目审批代办制,要在开发区内实行“一条龙”服务,进一步提高办事效率,增强工作透明度。做好对开发区的各项政策落实工作,在税收、融资、编制、奖励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在不突破编制总额的情况下,落实“三定”方案,设立相应的机构,人员在现有编制内调剂,加强招商和管理队伍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