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七台河11月28日讯 七台河市连续8年实现粮食增产,今年粮食总产预计超过16亿斤,单产和总产再创历史新高。粮食生产取得如此硕果,极大地增强了农业部门再夺丰收的信心,为农民致富添喜,为煤城经济发展助力。
农民种粮积极性高涨
中心河村农民李凤阳是远近闻名的种粮大户,多年来他承包大量土地,精心耕作,靠科技种粮过上了殷实的生活。
李凤阳承包了440余亩土地,主要种植玉米、大豆和水稻。他加入了中心河农机合作社,种地不仅省时省力,还降低了生产成本。李凤阳靠种地年收入超过18万元,但是他仍然不满足,“光种地,效益还不够高,要提高效益,必须进行深加工,走产业化道路。”他在加入中心河水稻合作社的同时,又把眼光瞄向了中心河乡农副产品精深加工产业集中区,准备走订单生产的现代化农业道路。李凤阳的做法为当地农民树立了榜样,很多农民纷纷效仿。
结构调整得力
自开镰之日起,市粮食局便组织粮食估产工作小组深入各区县开展粮食估产和质量调查工作,通过实地查验、抽取样品、与村民交谈、组织座谈等方式,对七台河市粮食生产及质量情况进行客观细致的评估。今年,全市总播种面积为236万亩,同比减少2.2%,水稻种植面积为27.3万亩,同比增加2.2%,玉米播种面积为133.4万亩,同比增加26.9%,大豆播种面积为65.8万亩,同比减少36.5%。粮食生产初期持续低温多雨,7月下旬以后又持续40多天缺少有效降雨,给农作物生长造成了极大的不利影响,各级各部门采取抗旱保苗等措施,确保了今年粮食总产有较大幅度的增长。三大品种产量总计为84.94万吨左右,比上年增加11.14万吨左右,其中水稻产量为14.48万吨,增长6.47%,玉米产量为61.89万吨,增长38.15%,大豆产量为8.57万吨,同比减少6.83万吨,减幅为44.35%。粮食单产呈现“两增一减”特点,水稻平均亩产为530.98公斤,比上年增长3.99%,玉米平均亩产为464.11公斤,比上年增长8.94%,大豆平均亩产为130.29公斤,比上年减少12.30%。
由于种植结构大幅调整,玉米种植面积大幅增加,低产作物大豆种植面积减少,直接拉升粮食总产量,实现了粮食8年连续增长。
多种因素合力夺丰收
今年七台河市粮食增产来之不易,这是在去年高起点高基数的基础上,克服春播低温、多雨、春涝及中期伏旱等多种不利因素的情况下取得的,标志着七台河市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又迈上了一个新台阶。
今年粮食丰收来之不易,产量创新高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政策支撑是最重要的因素。今年国家出台的扶持粮食生产的政策措施针对性很强,种粮直补、良种补贴、农资综合补贴和农机具购置补贴等“四补贴”惠及广大农户。在粮食生产关键时期,市领导多次亲临一线检查指导,农业相关部门加强组织领导,加大措施落实力度。在抗旱和排涝等关键环节,农业部门分品种、分区域、分农时制定实施主要粮食作物生产技术方案,在全市开展稳粮增粮科技服务活动,组织专家和农技人员推广落实高产技术,有力地促进了粮食单产水平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