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岁的初承章老人与供热企业工作人员在交谈。
黑龙江日报11月30日讯 寒冬来临,齐齐哈尔经过改造的113栋低温楼里的近万户居民还挨不挨冻?24日,记者走进红星小区26号楼,在一楼85岁的初承章老人家,一股热气扑面而来,墙上的温度计显示室内温度是21℃。老人高兴地说,没改造前冬天太难过了,最高温度也就15℃,现在好了,真是太感谢政府给我们送来了温暖。
记者随后走进承担该市大部分小区供热的万熹供热公司,看到大型锅炉里炉火熊熊,热水通过改造后的供热管网源源不断地把热能送到百姓家中。市供热燃气管理处主任陈红青告诉记者,今年低温楼改造工作完成后,群众反响良好。那些没有改造的剩余低温楼,将力争两年内全部改造完工,真正让群众住上暖屋子。
受老工业城市等历史因素影响,齐齐哈尔市老旧楼房占有相当比例,这些老旧楼房年久失修,楼梯间门窗破损、墙体保温和楼体维护措施不到位,导致热损快、消耗大。同时,供热系统老化,锅炉供热能力不足,小马拉大车,造成群众对供热问题投诉较多。经普查汇总,中心城区共有591栋居民楼存在低温问题,占全市集中供热面积的7.8%。
今年,为让百姓住上暖屋子,齐齐哈尔市委市政府把低温楼改造确定为市政府二十件实事之一,全市多方筹措资金1.12亿元,对中心城区部分低温楼和供热管网进行改造。住建局组织各区对中心城区低温楼进行摸底普查,确定了急需改造75栋低温楼,形成了《齐齐哈尔市城区低温楼住宅改造实施方案》。在对低温楼进行墙体保温改造同时,还进行了楼道门窗和供热系统的综合改造,确定改造资金由市财政、区财政和供热企业按照5:2:3的比例分摊,签订低温楼改造责任书。目前全市已完成52.2万平方米、113栋低温楼的外墙保温改造及楼梯间塑窗更换,超额完成全年任务。
同时,该市加大力度对供热管网改造。今年供热企业投入资金2190万元,重点对供热系统末梢的主干线22公里进行了改造,解决了供热管网跑、冒、滴、漏导致的热能损耗十分严重的问题,有效改善了区域内的低温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