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社会万象  >  民生
搜 索
五岁被拐卖 收养被虐待 小伙儿王玉国龙江寻亲
2011-11-30 22:07:05 来源:东北网  作者:张强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王玉国和他的书法。聊城晚报记者张娜 张承斌 摄


王玉国在学习。聊城晚报记者张娜 张承斌 摄

  东北网11月30日讯(记者张强)“迎春春来到,思家家更远。亲人摇手盼,日落未曾归。”这是山东省聊城市社会福利院王玉国在QQ空间中写的一首诗。今年30岁的王玉国在5岁就被拐卖,从印象中的老家黑龙江到四川绵阳,再辗转来到山东聊城。为了帮助王玉国找到家人,山东省聊城晚报给东北网记者打来电话,两家媒体将携手帮助王玉国寻家。

  聊城晚报记者张娜、张承斌向记者讲述了王玉国的悲惨经历。

  在王玉国不到5岁时的一个冬天,他和父亲在火车站候车厅准备去四川,父亲有哮喘病心脏不好,在火车站候车厅突然犯病。于是,父亲给了王玉国一个地址,委托一个陌生人将王玉国带到四川。到了四川绵阳后,王玉国与此人走散。一位三轮车夫把王玉国带到了自己家里,随后就被卖到聊城开发区一个农村人家。

  刚开始时,养父养母待王玉国还不错,后来养父母有了自己的孩子,对他的态度也日益恶劣。他每天都扛着竹筐去拔草,拔不满就不让吃饭,晚上和毛驴睡在一起。养父养母稍有不顺心,就将他吊在房屋的木梁上,用做鞋用的锥子往王玉国腿上扎,还用火钳烫他双腿。

  一天晚上,王玉国无意间听到了养父养母觉得自己是个负担,决定活埋了自己,惊恐的王玉国连夜出逃。由于王玉国的双腿表面皮肤已经溃烂,生病没有得到及时有效治疗外加长期受虐待,致使走路很不方便。路人报警后,民警将王玉国送到医院进行治疗。

  几经辗转,王玉国的双腿落下了残疾。8岁时,他被送到了聊城市社会福利院。

  在聊城晚报记者张娜采访中,王玉国说,他还有爸爸、叔叔和婶婶。谈到家人,王玉国的脸上浮现出了久违的笑容。“我想家,每年都想,总觉得要落叶归根,时隔二十几年,也不知道家人怎么样了。”

  在福利院生活的王玉国觉得很幸福,感受到了家一般的温暖。在福利院的日子里,王玉国自学了书法。虽然历经生活的困苦与磨难,王玉国仍然对生活充满了热爱。他说,虽然遇见过坏人,但还是好人多。

  张娜告诉记者,王玉国依稀还记得自己的老家。他印象中的家附近有条大江,就是黑龙江,江面上有一座木头浮桥,穿过浮桥向西南角走不多远就到家了。有时候水大把浮桥冲走,就得划小木舟过江。村前有条小河,有时有水有时无水。进村子时经过一个石头桥,桥下很多黄泥巴。他家后面有一个磨坊,还有一个大坑。然而,王玉国对于家乡的记忆也就仅停留在此,他甚至不记得自己所在地市的名字。“名字不太好记,小时候觉得很难记。”王玉国告诉记者。

  为了能回家,王玉国曾在寻子网、宝贝回家等网站上面发布信息,虽然与他联系的人很多,但最后结果却都很让人失望。另外,齐鲁电视台《每日新闻》、浙江卫视《寻找王》等节目也曾报道过他的故事,但是都未能如愿。他经常翻阅地图,翻看黑龙江的每一个县市地图,可都没能再找回有效信息。

  王玉国说:“我父亲叫王金香,我叔叔是个瓦匠,他有个绰号叫‘泥娃娃’,婶婶、大爷、大娘等亲戚我也有一点印象。”王玉国说,现在也不知道家里人过得怎么样,父亲是否还健在,每天晚上都特别想念他们。王玉国告诉记者,他的右耳耳郭有个小疙瘩,这个小疙瘩是他从小就有的。

  几十年过去了,王玉国的家乡肯定也发生了巨大变化。就算是他现在回到黑龙江省,也不敢确定是否能找到家,只不过小时候从江边回家的路依旧印象深刻。王玉国说,现在的他腿脚十分不便,回家更是遥不可及的梦想。每逢过年,王玉国的思乡情结便愈发严重,经常一个人偷偷地哭泣。时隔二十几年,王玉国仍然不敢听东北二人转,因为小时印象中,家的周围都是那熟悉的调子。他曾在自己的日记里这样写道“迎春春来到,思家家更远。亲人摇手盼,日落未曾归”。

  在聊城晚报的帮助下,王玉国希望借助黑龙江东北网络台这个媒介,寻找到自己的亲人。东北网也将与聊城晚报携手帮助王玉国寻家。如果网民有意对王玉国伸出援助之手,或提供相关线索,请致电东北网报料热线13604510123。

责任编辑:连冬雪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