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12月1日讯 近年来同江市不断加大对赫哲文化以及赫哲鱼皮手工艺品的发展扶持力度,不断探索和创新,提供优惠政策,通过发挥赫哲鱼皮文化传承人的传、帮、带作用和赫哲鱼皮手工艺品合作社作用等多种形式,促进了赫哲文化的挖掘和传承,增强了鱼皮产业的生机和活力。
走进赫哲族国家级鱼皮制作技艺传承人尤文凤的家,56岁的尤文凤正和家人坐在炕上缝制鱼皮衣。尤文凤高兴的说:“早些年天一冷就没啥事可干了,现在冬天每天从早到晚制作鱼皮工艺品,这两天我刚向浙江发走一批鱼皮画。”满屋子的鱼皮作品更是琳琅满目,她的作品全面演绎了赫哲族厚重的历史文化,展现了赫哲族浓郁的民族风情。仔细看每件作品都体现了赫哲族传统文化,这些用彩色鱼皮制作的金陵十二钗,神态各异、美仑美奂。这些巧夺天工的船只模型,重现了赫哲民族勇敢、顽强的民族精神和传统的生活方式。这些制作精美的鱼皮画,以及赫哲服饰更是展示赫哲这个渔猎民族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神秘的民族风情。
她制作的鱼皮服饰多次被国家、省、市博物馆收藏;2007年7月随伊玛堪艺术团赴京演出获金奖。为了使赫哲文化得到更有效的传承,在尤文凤的带领下街津口乡成立了鱼皮制品合作社,把更多的鱼皮制作爱好者吸收到一起,更好的发挥了传承人的传帮带作用,使赫哲文化产业得到了更好的传承和发展。
如今街津口乡已有7家赫哲族手工艺品作坊,以生产鱼皮画、鱼皮手工艺品、鱼皮服装和桦树皮工艺品为主。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王丽梅的鱼皮镶嵌画”,今年36岁的王丽梅是位汉族民间女艺人,由于受到赫哲鱼皮工艺的影响,她用剪刀当画笔制作出不少艺术精品,这位汉族妇女的鱼皮画也曾多次获得国家、省市大奖。每年她都要为加拿大、香港等国内外的游客赶制近200幅鱼皮作品。如今这里的赫哲鱼皮制品已远销北京、山东及法国、日本等地。每天前来这里光顾的游客也是络绎不绝,全国各地订单也蜂拥而至,一度出现了供不应求的情况。不但使赫哲文化得到了发展和传承,也解决了部分人的就业问题,更成为他们经济收入的重要途径,实现了文化与效益的双丰收。
为了将赫哲族文化不断传承并发扬光大。同江市委市政府也不断加大投资力度,打造传承平台。积极开发赫哲族旅游资源,从1999年起,投资1000多万元建起了“赫哲族风情园”,“赫哲族历史博物馆”,并设立了赫哲族传统文化展厅,并通过上级项目扶持,在街津口赫哲民族文化村内建设了一处赫哲族传统手工艺品示范基地,游客可以亲身参与、现场参观、现场制作,亲身感受传统的赫哲文化。同时加大赫哲文化产品开发力度,有计划地组织专门人员开发赫哲族手工艺品,目前已开发赫哲族鱼皮服饰、鱼骨工艺品、桦树皮手工艺品20余种,带动了40多户当地赫哲族渔民转换身份,赫哲传统工艺品制作已经成为当地迅速崛起的产业,通过鱼皮工艺品、鱼骨工艺品等赫哲工艺的挖掘,展示浓厚的赫哲文化底蕴,吸引越来越多的人关心、关注赫哲族传统手工艺品的传承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