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地方新闻  >  绥化
搜 索
绥化项目建设撑起民生“绿荫”
2011-12-02 10:59:29 来源:黑龙江日报  作者:李伟东 张强 高学冬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年初以来368个投资3000万元以上项目集中开工,民生投入达33亿元

  黑龙江日报12月2日讯 日前,记者从兰西县了解到,今年全县民生总投入已达1.6亿元,创历史之最。一个国家级贫困县,哪来这么多民生投入?

  “民生需要投入,钱从哪儿来?从项目中来,项目出就业富群众、项目出利润富企业、项目出税收富财政、项目出综合效益富社会。我们要通过发展项目经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调动干部群众参与发展的积极性,实现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绥化市委书记朱清文说。

  兰西县只是绥化市依托项目建设增进民生福祉的一个缩影。年初以来,绥化市紧紧抓住项目开发建设这个事关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的关键节点,推动经济大跨越,社会大发展,民生大改善,不断提升人民的幸福指数,使全市用于发展民生事业的投入增至33亿元,让项目建设的成果惠及全市586万人民。

  项目“井喷”集聚效应日渐凸显

  绥化是全省最年轻的地级市,586万人口大多数在农村,属于典型的后发地区,在民生建设上历史欠账很多。为全力突出产业项目建设在加快发展中的核心地位,该市与全省同步开展了为期三年的“产业项目建设年”活动,在全市范围内实现优势发展共享,集中优势力量在优势地区优势发展。同时,提出了大力发展异地经济、融入经济、乡镇村经济和园区经济等新的理念和发展机制,随着一批批产业项目的落地开工,项目产业的集聚效应日渐凸显。

  绥化市分别于5月、7月和9月,分三批举行了项目集中开工仪式,共开工建设投资3000万元以上产业项目368个,总投资800亿元。其中工业项目341个,总投资712.8亿元。新上亿元项目157个。完成工业固定资产投资248.8亿元,有160个项目建成试生产,占开工项目的43%。预计全年完成工业固定资产投资265亿元,超出省定指标32.5个百分点,占全部固定资产投资比重60%。

  已成功落户肇东市五站镇高端产业园区的哈尔滨万里线缆制造有限公司投资2.9亿元线缆项目,引资方不是肇东市,而是绥化市北林区。当时北林区曾主动上门洽谈,发现并不具备承接项目的条件,但在绥化市委提出异地经济和融入经济全新理念后,感到肇东五站开发区符合该项目发展,于是积极推荐,最后成功将项目引入。按照有关政策,项目达产后北林区和肇东市将对企业税收进行分成。

  绥化所属的肇东、安达有大片的盐碱地,有巨大的项目承载能力。该市提出,将哈大齐工业走廊肇东、安达项目区以及市本级经济开发区、兰西兰榆工业园区四个发展优势明显的产业项目园区确定为重点打造的产业项目集中区,打破行政区划界限,承接全市各县(市)区的招商引资项目,大力发展异地经济和融入经济。目前,全市各个工业园区共承接9个异地项目,总投资13.3亿元。

  乡(镇)村经济发展迅速,乡镇税收、村级积累和农民收入均有大幅度提高。统计数据显示,全市乡(镇)村新上项目504个,总投资253.15亿元。乡镇财政收入实现12亿元,同比增长49.6%;村集体积累达到21.28亿元,同比增长32.7%。农民人均纯收入预计将超过7000元,同比增长10%以上。目前全市乡镇财政收入新增3亿多元,相当于过去两三个弱县的财政收入总量。

  拉动就业促增收民生项目受青睐

  在招商引资上项目过程中,这个市注重优先发展民生项目或直接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增进民生福祉的项目。在今年上马的项目中,有三分之一属于这类项目。

  为改善城市景观,该市集中建设了森林公园和西湖公园,完成了1043公里的公路建设和14个农村公路客运站建设,改造了6个大型集贸市场、6个大型体育场馆、34所公办幼儿园,完成了79所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和2所全省特殊教育标准化学校建设。目前,这些项目大部分已交付使用,其余一部分正在紧锣密鼓地建设中。

  绥化市有农村劳动力近150万人,在当前农业集约化经营步伐加快的形势下,剩余劳动力逐年增加,已近80多万人,再加上城内下岗失业人员,就业压力很大。今年,绥化经济开发区引进了中再生家电拆解项目、天有为电子项目、地球卫士石头造纸项目和宝利光伏产业项目等劳动密集型产业项目,吸收了1万多人就业。海伦市引进大连三特服装公司和以色列的巴盖尔服装公司,共同投资建设三特纺织服装产业园,项目分两期建设,力争用5年时间建成集服装加工、纺织、印染于一体,年产高档西服300万套、毛纺1080万米的产业园。项目达产后年可创税10亿元,安置1.5万人就业。同时,伊绥高速、绥北高速等建设项目也吸收了大量劳动力。截至目前,全市因项目建设而新增城镇就业6.13万多人。

  在推进项目建设的同时,绥化坚持走农区工业化之路,大力提升农副产品精深加工的附加值,形成了以中粮30万吨粳稻、伊利30万吨液体奶、大庄园肉业、安达贝因美婴儿配方奶粉、海伦南华糖业、绥棱蒿天马铃薯淀粉以及市本级昊天、明水格林和青冈龙凤玉米系列加工、北林大众肉联、望奎北大荒肉业、成达肉鸡为代表的特大型加工集群,基本实现了主要农副产品的就地加工转化与增值,杜绝了农牧资源“原字号”外流,并延伸了产业链条。由于这些项目大多数都实行订单农业,直接促进了农民增收。其中,仅中粮30万吨粳稻加工项目,即可促进稻农增收2.4亿元。

  项目经济高位运行为民生事业强筋壮骨

  这个市始终将项目建设提高到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中前所未有的突出位置,项目经济一直呈现高位运行的态势。

  从10月末的统计数据看,绥化市完成国内生产总值578.3亿元,同比增长13%,总量居全省第五位。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07.6亿元,增长27.1%,增幅居全省第三位;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7704.9元,增长17.4%,增幅居全省第二位。特别是财政收入实现了总量历史最大、增幅历史最高、进度历史最快、排名历史最好。财政全口径收入完成78.1亿元,增长31.8%,提前两个月超全年预算、超去年全年;一般预算收入完成32.9亿元,增长50.5%,连续10个月保持全省前两位。

  全市城镇新增就业6.13万人,为17.4万企业离退休人员发放养老金18.5亿元。4.45万套保障性安居住房开工建设,开工率109%,居全省首位。农村泥草房改造5万户,占年计划的117%,农村住宅砖瓦化率提升达到67.27%;城市公交线路增至14条,单程里程170多公里;4.26万农村“五保”对象得到妥善安置,五保户的服务管理和生活质量居全省前列。

  截至目前,绥化通过对上争取和地方财政投入,用于民生事业的投入达33亿元。相当于把全市一年的一般预算收入都投入到了民生中,这在绥化历史上是前所未有的。

责任编辑:张隽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