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12月9日讯 近日,本报连续推出《点亮心灵之灯·关注盲人就业》系列报道,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一些热心读者不断致电,询问报道中主人公的详细情况,很多人想帮助他们。对此,省及哈市盲人协会相关负责人呼吁:社会相关部门应尽快成立盲人就业保障基金,建立和完善盲人救助体系。
发展教育
是就业根本
2006年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显示:黑龙江省约有29万盲人,哈尔滨约有7万。而全省的盲人就业状况并不乐观,盲人就业面非常窄,主要以按摩业为主。目前来看,我们的就业现状很尴尬。近日,黑龙江省残联副主席、省盲人协会主席柏大林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其实盲人和普通人一样自强,在身边有好多这样自强不息的例子,他们想方设法投入到社会活动中去,实现自己的价值。
如何拓宽盲人的就业渠道,是一直以来关系盲人自身生存与发展的一大社会难题。盲人就业需要社会的关爱接纳和盲人自身的努力提高,发展盲人教育是拓宽就业渠道的根本。
参加培训
机会很少
“全省残疾人普遍存在就业、创业难问题。目前省内大部分盲人在家无事可干,尤其是生活在农村的盲人,只能呆在家里,最多做做家务。”柏大林告诉记者。
“盲人要就业,首先要有就业技能。那么就要接受培训,可是,盲人往往没有机会参加培训,也很难得到模考训练。”
柏大林说,2009年9月,由中国红十字基金会主办,中国盲人协会承办的“盲人按摩培训启动仪式暨光明天使点亮心灯系列活动”。我省29万盲人急需这样的帮助,他们渴望能脱贫,自立、自强、融入社会。哈市盲人协会副主席、哈市中医按摩学会副会长刘兵说,针对哈市贫困家庭的盲人,每年哈市都会组织一到两期的盲人按摩培训班,包括吃住全部免费。每一次培训盲人按摩师30人次,每一期培训出来的按摩师都是供不应求,有本地也有外地市开按摩店的老板直接来要人。目前,全市通过培训已经上岗的按摩师约有几百人,但相对视力残疾的总人数比例仍然很小。但除按摩业外,盲人很难找到其他合适的就业渠道,有的单位还是把盲人拒之门外。
尽快建立
盲人救助体系
希望社会有更多的人,更多的机构,更多的企业向贫困盲人伸出援助之手,奉献一份爱心,让盲人学到一技之长。帮助一个盲人,就是解救一颗孤独的心,同时也是将幸福带给一个家庭。
刘兵沉重地说,很多盲人没有学习的机会,自学又很困难。与普通人相比像《黑龙江晨报》日前刚刚报道过的王艳菊和李永强、郝文政等是幸运的,但大多数人还是面临就业难的困境。盲人就业需要全社会的关注,相关部门最好能建立一种就业基金,并尽快完善盲人的救助体系,以保障盲人就业创业渠道畅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