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社会万象  >  民生
搜 索
大学生村官子承父业 五年还清集体87万元外债
2011-12-12 06:54:11 来源:东北网-哈尔滨日报  作者:王景甫 滕玉良 黄磊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12月12日讯 前些天,任铁匠从村会计手里接过25元钱后,看了一眼账本,才想起这笔10年旧账。当天,村里共偿还任铁匠等30多名村民的20多万元债务。从2005年当选村委会主任后,吴洪利用5年多时间还清村级债务87万元,了却了他父亲的“遗愿”。

  2002年,吴洪利毕业于哈尔滨理工大学并留校任教,正当此时,父亲吴国恩被确诊患上癌症。为了给父亲多挣点“治病钱”,吴洪利辞职下海。

  陪伴父亲的日子里,吴洪利听到父亲念叨:“我当一回村支书,做梦都想带领大家过上好日子,可到如今还有八九十万元的饥荒没还上。”

  一天,父亲和他商量:“要不你回村里干吧,把饥荒还上。”

  2005年底,为了却父亲生前心愿,吴洪利决定参选村委会主任,并赢得了乡亲们的信任。

  此时满天村的“三角债”,乱得像团麻、沉得像座山,理不清推不掉,人人都觉得活得累,干啥事也没劲头儿。都说“饥荒多人不愁”,而吴洪利说“那是愁傻了”。

  农民生产经营离不开信用贷款支持。而吴洪利跑信用社时人家说,把你们村的24万元陈欠还上,就放新贷。吴洪利想,这笔最大的欠款还不上,村民们的钱就转转不开,哪还能有发展。他和村干部们商量,要把村里的30多亩林地重新发包。尽管原承包合同不合理,但重新发包也相当有难度,谁愿意把到嘴的便宜吐出来?

  消息一传出,个别人送给他一个又一个“红包”,但都被吴洪利谢绝了。他说,如果村里的大事小情都这么整,满天村永远都不会有晴天了。最后,30亩林地以24万元承包出去,这笔钱还了信用社欠款,解开了村里不能贷款的难题。

  为解开更多债务链,吴洪利对户在人不在的农户,将他们的承包田全部收归村集体经营,重新对外发包,有欠款的在承包费中扣除,余款存人指定账号代为村民保管。经过这一轮“重新发包”,吴洪利陆续收回村民欠村集体的资金50多万元,基本解开了“三角债”。

  如何让农民“富”起来?如何让农业“活”起来?吴洪利在巩固传统玉米种植基础上,向小杂粮种植和畜牧业养殖上调整。第二年种植红小豆、甜玉米、小米等小杂粮的农户,每亩增收都在500多元。搞猪、牛、马鹿、肉蛋禽等副业收入也占到村民收入的三成。随后,村里又和一家集团签订承包协议,以每亩300元的价格返租倒包土地集中经营。这一项农户每亩可增收40元,全村2600亩土地增收近10万元。

责任编辑:高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