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报12月13日讯 “欢乐的音乐响起,四个机器人一字排开,整齐的将双手环抱胸前,同时轻盈地踮起脚尖,整套动作如行云流水般连贯自如,令人拍案叫绝,一曲完毕,机器人礼貌地鞠躬致敬。”这群特殊的“舞蹈演员”来自哈工大机器人舞蹈队。12日下午,记者采访了机器人舞蹈队的幕后编导、哈工大计算机学院博导洪炳镕教授。洪教授笑着说,今天下午他已经收到《我要上春晚》栏目组的通知,即将赴京参加决赛。
在回忆起上央视的全过程时,洪教授微笑着告诉记者,早在今年9月就接到央视《我要上春晚》栏目组导演的电话,力邀哈工大机器人舞蹈队参加比赛。“邀请我们的导演说,他今年5月在《中国达人秀》节目上看到了哈工大机器人的表演,印象十分深刻,希望机器人舞蹈队能在央视的舞台上为全国观众奉献精彩的演出。”11月初,洪教授正式收到节目组发来的邀请函,在经过半个多月认真细致的前期准备后,洪教授带着机器人舞蹈队及创新基地的6名学生赶赴北京,并于12月1日参与了节目录制。
尽管在演出前技术团队已经做好了充分的调试,但机器人舞蹈队站上央视的舞台上似乎仍有些“怯场”。洪教授向记者透露:“其实,我们当时一共准备了六个节目,单杠、举重、正向翻滚、侧向翻滚、单人舞、四人舞,但由于机器人表演时对于道具的精度要求非常高,舞台上有些地方不够平整,部分动作并没有我们平时预演时那么流畅。但总的来说,演出还是很成功的,特别是《四小天鹅》的舞蹈最受欢迎,观众的掌声也最为热烈。”
洪教授告诉记者,他们的团队不仅仅满足于让机器人舞蹈队跳芭蕾,目前正尝试编写新的程序,让机器人演绎不同风格的舞蹈。新疆舞、韩国、马来西亚的舞蹈都在他们的考虑之列。为了完善机器人的舞蹈动作,洪教授还专门请来哈市朝鲜民族艺术馆的舞蹈家康月华担任指导老师。“我们一直在追求一种中国的机器人文化,就是将高科技与文化艺术完美融合,从而让机器人的表演更加赏心悦目,也更贴近市民生活。”
今年5月,哈工大机器人舞蹈队曾参与《中国达人秀》的录制,以其精湛的表演备受专家好评。但当时被称为“打假斗士”的方舟子指出,这些机器人并非由哈工大制造,令这支机器人团队陷入“造假”风波,并饱受争议。
洪炳镕教授告诉记者,其实早在参加《中国达人秀》期间,哈工大的技术团队就向评委和观众明确表示过,这群机器人并不都是由哈工大独立制作的,大的机器是从法国进口的,后面是韩国和哈工大合作完成的。但其软件部分,也就是跳舞和说话的程序,是他的团队创新研发的。对于方舟子的指责,洪教授颇感冤枉,“我从头到尾都没说过,机器人是哈工大研制的,虽然外在结构是国外产的,但令其跳舞的软件版权是我们自己的。我们欣赏一个机器人,并不是只看外表,而是更关注它究竟能完成什么仿人动作。一些国外的机器人跳起舞来总是摔跟头,在这一点上,还是我们的技术更为先进。”
记者询问我国为何不能研发出机器人硬件时,洪教授无奈地说:“要制造出一个机器人并不容易,在机械结构设计、计算机控制技术、传感器技术方面都有很高的要求,我国支撑这些机器人硬件的科技水平仍相对较低,这就导致了我们在研发先进的机器人软件时,在国内找不到相匹配的硬件,不得不从国外进口。”但对于机器人软件研发方面,洪教授显得颇有信心,“我们当然不能等国内硬件完善了再去开发软件,否则在机器人研发上就更滞后了,目前我们研发的机器人软件已经有了不少研究成果,我也一直期待着更多‘中国造’的机器人被生产出来,希望那一天能早点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