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社会万象  >  民生
搜 索
一张发票“憋黄”养殖合作社
2011-12-14 08:00:28 来源:东北网-新晚报  作者:刘茜艾 张雷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老郭和他养殖的野鸭。

  东北网12月14日讯 这一年,哈尔滨市道外区巨源镇松花江村的几户村民,一直盘算着借湿地旅游东风,把野生动物养殖合作社办成大产业。但在道外区农林畜牧兽医局办理审批手续时,却迟迟得不到批复,没有手续不能进行交易的野鸭、大雁,每天消耗着饲料,成批死亡。如今,合作社面临着“黄摊”的危险。

  四个月跑了20多趟

  仍未拿到批复

  67岁的郭长海是哈尔滨市阿城区人,今年上半年,郭长海和巨源镇松花江村的村民李波,联合本村其他7位农户,共同筹办“哈尔滨阿勒锦野生动物养殖专业合作社”。其中,郭长海和李波每人投资25万元,其余7户每户投资5万元。

  5月10日,合作社从山东引进幼雏后,便着手按照法律程序办理野生动物养殖、经营许可证。6月16日,松花江村民委员会出具150亩土地证明,巨源镇政府签署了意见。市工商行政管理局道外分局预先核准了《哈尔滨阿勒锦野生动物养殖专业合作社》名称,并经确认材料齐全。6月28日,合作社向道外区农林畜牧兽医局林业科,正式递交了领取《野生动物驯养繁殖许可证》、《野生动物或其产品经营许可证》等全部材料。

  老郭告诉记者,7月7日,道外区农林畜牧兽医局林业科卢长青等工作人员,亲临现场核实、拍照,并于7月12日将材料组件。8月10日,林业科科长仵春涛等全科人员审核完毕,承认材料全部齐全。郭长海等人准备等得到局长的审批“签字”后,打算正式经营合作社,然而“签字”迟迟未到。郭长海告诉记者,自8月份至今这4个多月的时间内,为了咨询相关情况,郭长海、李波等人“前前后后往农林局跑了20多趟”,可农林局的工作人员表示“不能签字”,问及原因,对方一直没给个明确说法。

  野鸭大雁成批死农户打算撤股

  13日上午,记者来到巨源镇松花江村的养殖现场。成群的大雁和野鸭正在“呱呱”地叫着奔向大棚,在大棚后面,却看到了“惨不忍睹”的一幕———堆得高高的被冻得僵硬的死雁、死鸭。

  郭长海说,4个多月损失惨重。据李波介绍,目前养殖的野生动物品种主要有绿头野鸭2500余只,大雁2200余只,其中大雁又分为鸿雁和灰雁。“按市场价,绿头野鸭150元一对,大雁300元一只。”李波告诉记者,大庆某养殖基地曾打算向其购买大雁做种雁和观赏雁,并开价500元一只,“已经来找我三趟了”。可由于得不到农林局的审批手续,养殖珍禽商品无证不能出售,只能“看着到口的肥鸭子溜走”。

  郭长海说,本来打算卖出一半,留一半当种鸭、种雁。4个月可卖出大雁和绿头鸭各1000只,合计7.5万元,“可现在,这些钱只能留在纸面上”。

  “还有多喂的饲料钱呢!”李波说,每天“白喂”的饲料也得有七八百元。


 

  李波告诉记者,由于不能正式经营,村里划出的养殖区域,现在还空着。“手续没下来,我们不敢用”。冬季寒冷,按照原计划,野鸭、大雁应该进到暖舍,由于仍未出售,现在还在简易舍里,“直接影响明年的产蛋”,一位农户告诉记者。

  李波告诉记者,目前为止,死的鸭子已达到600多只,大雁300多只,“最多时一天会死30多只”。“为了怕珍禽冻死,我们在大棚外搭了个小屋,成天成宿地派人看着”,合作社的技术负责人田永山告诉记者。

  据郭长海介绍,如果正式经营,该养殖基地将成为哈尔滨市第一家“野生动物生态养殖基地”。

  该不该卡在

  一张发票上?

  张雷

  为了小雁雏儿,农民让出了自己的热炕;为了减少点损失,农民成宿守在禽棚旁……可以说,投资养殖合作社的几个松花江村农民,是一群有胆有识的创新型农民,在他们的心中,一直憧憬着大雁群飞、野鸭竞逐的致富美景。

  但现在,这条致富之路正渐渐变得黯淡———从踌躇满志到人心涣散———“饲料运到村里,找大伙儿卸车都不情愿”。

  合作社迟迟办不下审批手续,是因为“还缺一张正规发票”,这是道外区农林畜牧兽医局给出的理由。而农民却说,压根儿就没告诉过我们缺发票,要是早告诉我们,还能不去卖雏儿的厂家开,干瞅着野鸭、大雁天天死?

  暂且不论这“发票官司”谁是谁非,问题是没有审批手续就不能买卖野禽。主管部门办事时,能否更人性化、更灵活一些,有点特事特办的精神,设身处地为农民着想,为农民减少点损失。否则,死的不光是野鸭、大雁,或许还有农民的心。

  区畜牧兽医局:“还缺一张正规发票”

  昨日下午,记者来到负责审批证照的道外区农林畜牧兽医局,该局林业科忤科长说:“申请办理是挺早的,但手续一直不全。”

  忤科长表示,办理证照需要提供正规的种苗购买发票,他们提供的只是一张普通收据,不能证明进货渠道是否正规。记者询问,是否通知过农民,忤科长说:“早就通知了,是口头通知的!”

  随后记者再度联系郭长海,老郭说,根本没有接到过缺少发票的通知。农民质疑:“如果早告诉我们,我们能干瞅着野鸭、大雁成批死吗?”

[1]  [2]  下一页  尾页

责任编辑:孙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