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日报12月15日讯 隆冬,农闲时节。我省玉米生产大县——巴彦县的农民们依然在田间地头忙碌着,他们把大量的废弃玉米秸秆打包,运往县里的生物发电厂。农民开心地形容:秸秆当煤卖,还能赚外快,再来一个二次小丰收。
近日,记者来到巴彦县看到,在国能巴彦生物发电有限公司占地8万平方米的料场,一堆堆的秸秆垛整齐地排列着,好像一个个望不到头的小山包,几台拖拉机正往这里运送秸秆。
家住松花江乡的农民李晓良开着自家的小四轮来送秸秆,在过秤的间隙,他笑呵呵地给记者算着细账:“今年我种了30多亩玉米,把所有的秸秆都卖了,估计挣个万八千的不成问题,这都快赶上卖粮收入的一半儿啦!”
巴彦县玉米种植面积有100多万亩,以前秸秆大多用作烧柴,近几年随着农村沼气的大量使用,玉米秸秆渐渐成了农民的“累赘”,烧不完、卖不掉、无处放。每到秋春整地时,农民们只能将其放火烧掉。
作为哈尔滨第一家环保清洁和可再生能源生物发电项目——投资2.6亿元的国能巴彦生物发电有限公司一期工程2009年6月开工建设,去年12月并网,今年3月正式运营。目前,电厂已在巴彦县农村设置了6个秸秆收购点,过去一度影响环境和安全被当做废弃物的玉米秸秆,如今被打成捆卖给发电厂,成了巴彦农民的额外收入。
巴彦生物发电公司经理孙耀晨向记者介绍,电厂一年可燃烧秸秆38万吨,常年收购秸秆,现在每天收购量在1000吨左右,高峰期每天能收2000吨,秸秆收购价每吨275元,水稻壳收购价每吨150余元。来送料的除了巴彦农民外,也吸引了附近哈尔滨市呼兰区、木兰县等地的农民。
在发电厂,记者看到厂区里高高的圆柱形冷却塔向外飘散着淡淡的白烟。孙耀晨边领记者参观边介绍:使用秸秆做燃料发电是模拟天然煤的形成过程,发电厂将秸秆粉碎后加入专业制剂,进行煤化反应,使其具备天然煤的品质,然后再用秸秆煤成型机一次性挤压成型。这样做出来的“秸秆块煤”热值在3500至6000大卡之间,能完全替代天然煤。孙耀晨还特别向记者谈道,农林废弃物是一种很好的清洁可再生能源,生物发电厂运行后每年处理秸秆等废弃物30多万吨,可生产2亿千瓦时的绿色电力,发电量接近20万吨煤的产能,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约50万立方米,大大减少了煤炭发电给环境带来的污染,实现了节能减排、低碳环保。
巴彦县工业和科技信息化局局长黄诚彬告诉记者,全县各乡镇已形成“农民—秸秆经纪人(初级加工场)—国能发电厂”一条完整的秸秆产业链,围绕发电原料的收购、加工、存储、运输等环节,每年可带动农民增收700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