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社会万象  >  民生
搜 索
关于黑龙江省肇东市五里明镇残疾人从事现代农业的调查
2011-12-15 11:29:07 来源:东北网  作者:李志国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农业合作社里演绎的精彩人生

——关于黑龙江省肇东市五里明镇残疾人从事现代农业的调查

李志国

  黑龙江省肇东市五里明镇是全国闻名的粮食生产大镇。2009年6月27日,胡锦涛总书记到肇东考察时指出:“你们采取合作社的方式,并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创建高产优质良田,走出了一条成功的路子,我支持你们沿着这个路子继续坚定不移地走下去,真正使黑龙江肥沃的黑土地变成我们可靠的大粮仓。”然而,就在这个镇有一批鲜为人知的残疾人,他们同样成为了新型农业合作社的一员,演绎着超人的精彩人生。

  2008年,这个镇开始在万亩玉米园区进行了现代农业尝试,本照“入社自愿,退社自由”的原则,探索了具有现代企业特点的农业合作经营模式。

  管理方式:统分结合,以分为主。在总公司的统一领导下,对专业合作社发展规划、投资方向、资金使用、人事变动、生产安排、外部协调等实施总控和监督,并实行整地、良种、机播、田管、收获、销售“六统一”,每个专业合作社分别是独立法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

  经营机制: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入社农民收入保底,社员以土地入股,每亩为1股,每年每股保底收入350元,农民零风险入社。合作社每年将纯收入的35%作为盈利分红,入股社员拥有土地承包经营权,并享有国家各项惠农补贴。

  基础建设:物技配套、软硬兼施。由省农业开发、水利和财政部门以及市(县)自筹的农业投入资金超过6000万元,购置大型农机具62台,打机电井66眼,农业专家全程技术指导,做到了旱能灌、涝能排,形成了生产保障体系。

  截止2011年,全镇入社农户2300户,其中残疾人69户,在规模经营土地7万亩中有残疾人入社土地2010亩。2010年玉米种植专业合作社粮食亩产1126公斤,全镇粮食总产3.1亿斤,人均收入8243元。残疾人以土地入股成为专业合作社成员后,“抚平”了身体的缺欠,同正常人一样共同利用社会资源,共同创造社会效益,共同分享经济成果。东升(村)玉米种植专业合作社,在759户入社农民中有13户残疾人,占全村残疾人总户数的44.8%,入股土地390亩,2010年入社残疾人人均收入8510元,分别高出本村和全镇入社农民人均收入的2.5%和3.2%,生活发生了明显变化,达到了小康收入水平。

  五里明镇推行现代农业专业合作社经营机制,有效解决了“小地块、大农机”的矛盾,实行规模化种植,集约化经营,盘活了生产要素,集成高新技术,解放了劳动生产力,提高了抗御自然风险与市场

  风险的能力,提升了农业综合产能,探索建立了粮食生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成为全省现代农业的典范。

  推行现代农业专业合作社经营机制,尤其为残疾人平等参与社会生活创造了更好的环境,他们的身心得到解脱,时间得到解放,困惑得到解决,根据身体现状、技能特长和个人爱好等不同情况,在市场经济舞台上各显神通。东升(村)玉米种植专业合作社会计张国权2010年记录本上的数据令人眼前一亮:

  ——肢体残疾人毕文海,54岁,家中6口人,入社土地45亩。本人到建筑工地打工收入1.6万元;儿子在一家企业当司机收入3.2万元;老伴和儿媳在家养两头黄牛、还搞手工编织收入9000元,再加上入社收入,家庭全年总收入7.8万元,人均收入1.3万元,是合作社里有名的富裕户。

  ——肢体残疾人张福生,51岁,家中5口人,入社土地33亩。本人在当地经营餐饮服务收入3万元;儿子在工地干瓦工收入2万元;老伴和儿媳在家养4头猪收入6000元,再加上入社收入,家庭全年总收入7万元,人均收入1.2万元,生活条件明显改善。

  ——肢体残疾人王晓辉,46岁,家中5口人,入社土地8亩。加入合作社后,举家搬入哈市居住,从事二手车市场经营,年收入5万多元,再加上入社收入,家庭全年总收入5.4万元,人均收入1.08万元,过上了大城市的生活。

  还有1名智力残疾人和2名肢体残疾较重的残疾人,在本村合作社打工,干些力所能及的活,一年干50天左右,平均日工资70-90元不等,再加上入社收入,每个家庭全年总收入2万多元,人均收入7000元左右,仍然超过入社前自己经营土地时的经济收入。

  五里明镇残疾人参与玉米种植专业合作社的成功实践,对如何实现农村残疾人自强自立,体现人生价值,过上小康生活,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具有可供借鉴意义。通过深入调查我们深受启示:

  启示之一:合作经营是载体。五里明镇在保持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不变的基础上,成功探索推行了农业专业合作社的经营摸式,为残疾人发展提供了良好机遇和施展的平台,也为扶残助残创新了思路,拓展了空间,提供了成功经验。

  启示之二:转变观念是前提。观念一变天地宽。五里明镇的残疾人无论是加入合作社,还是打工、经商、搞养殖、做经纪人,都经历了观念更新、抢抓机遇、角色转换的过程,才实现了人生的转折与跨越。由此可见,大胆地冲破传统观念束缚,主动将自己融入社会,用工业的理念搞农业,用商品意识闯市场,用项目的思维做家业,应该成为当今残疾人的必备素质。

  启示之三:掌握技能是基础。组建种植专业合作社,土地实行统一规模经营后,入社的残疾人出现了人员和时间上的“两个剩余”,在身体状况差不多的情况下,有一定文化程度、又能掌握生产技能或有一门手艺的,在劳务市场上就受欢迎,就大有用武之地,就有可观的经济收益。否则,只能出卖劳力打工,以较多时间,较低的效率,获取较少的收入。

  启示之四:能干会算是关键。劳而苦干是广大农民的传统美德。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经济大背景下打拼,只靠劳而苦干是不够的,还必须有脑筋、会算经济账,还应善经营、会管理,才能少走弯路,少受损失,驾驭局面,超越自我。

责任编辑:王凌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