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地方新闻  >  绥化
搜 索
绥化市绥棱县文化惠民打造“乐业城”
2011-12-18 13:06:36 来源:黑龙江日报  作者:刘立冬 张增阳 高学冬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黑龙江日报12月18日讯 绥棱县着力发展文化产业,以文化产业立县,以文化事业兴县,打造“乐业城”。

  绥棱县将文化产业列入“兴县、强县”的重点“五大产业”之一,扶持文化市场和文化产业,链接“断代”的文化产业,复兴可发展的产业,打造新时期的绥棱文化。近几年,全县陆续建起了文化馆、博物馆、图书馆,各乡匹配功能齐全的综合文化站,村有文化活动室,屯有文化大院和文体活动中心户;黑陶产业发展步入正规化,农民画日益彰显独特魅力,手工艺品产业日渐完善。

  文化建设成就斐然,文化产业迅速发展。这个县每年组织演讲比赛、书法摄影大赛、歌舞类演出、二人转专场等大中小型群众业余文化活动60余次,社区文化、广场文化、企业文化、校园文化、军(警)营文化、机关文化充满活力。去年,老艺人回家乡“忆乡情、寄深情”的书法绘画联谊活动,以北京书画家王劲松等为代表的国内著名书画艺术家20多人重返故里,为群众文化活动的开展注入了暖流。

  公益文化服务不断拓展。多年来,绥棱县文体局的“文化大篷车”一直坚持送戏下乡,目前已走村入户演出近百场次;各社区组建了秧歌、歌舞、棋类协会,经常开展书法绘画和球类比赛等活动。同时这个县还积极引导、鼓励农民组建小剧团、小乐队、文艺活动小组等,利用乡村文化大院和文体中心户,不断扩大乡村文艺人和文艺骨干队伍。农闲时节,乡村小剧团自编自演的二人转、小品、歌舞等文艺节目,受到了村民们的普遍欢迎。

  发展特色文化产业,打造县域名片。作为现代装饰陶发祥地,绥棱的黑陶特色文化产业,有着近百年的发展历史。近年来,经政府的扶持和政策吸引,“流失”南下的老艺人纷纷回流,立牌建厂、筑窑烧陶,绥棱黑陶重新焕发光彩,百余件作品走进钓鱼台国宾馆摆放在宴会厅,或作为国家级礼品赠送国际友人。

  上海世博会上,绥棱黑陶成为中国首届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参展项目,并代表绥化寒地黑土特色文化产品登上了《欢乐中国行》的录制舞台。目前,绥棱已发展陶器加工企业3户,生产十大系列100多个品类的黑陶制品。

  上世纪70年代发源于此地的农民画,成为这个县继承和发扬文化产业的又一乡土瑰宝。随着新老艺人的传承,农民画创作在绥棱城乡逐渐扩面,并逐渐延伸到绥化北林区、肇东、安达等地,创作骨干达百余人。绥棱农民画已被评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以草柳编织为主的手工艺品产业,成为绥棱独具特色的又一支柱产业,借助丰厚的山林资源,全县已有7家企业拉动10多个村屯2000多人从事此项活动。

  多年来,这个县已将文化产业建设纳入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长期规划之中,借助职业技术学校培训平台,每年开展黑陶、手工艺编织等培训10余期,让更多的“好乐者”参与到惠民文化产业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