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12月19日讯 12月5日,绥化市秦家粮库有限公司门前,送粮车排起了长队,售粮人和收粮企业把寒冬搅得火热。据公司副总经理闫兴介绍,企业从9月30日起敞开收购农民余粮,企业自筹资金1.4亿元,已收购粮食近5万吨。截至12月9日,我市多渠道筹集收粮资金35亿元收购农民余粮180万吨。
今年,绥化市粮食总产达305.8亿斤,比去年增加36.7亿斤,实现粮食生产“八连增”。受国家宏观调控的影响,当前粮食市场整体价格高开低走,但仍高于去年水平。粮食收购主体入市谨慎,粮食购销形势更加复杂。我市大型加工企业已全面开秤,入市积极,目前已收购农民余粮80多万吨。国有粮库收粮迟缓,目前已收购20多万吨。贸易企业收购比较谨慎,基本是采取已销定购,保险收购办法,收购量较少。
为了保障粮食购销顺利进行,市粮食局成立了秋粮购销工作领导小组,各县(市)区粮食局也成立相应组织,结合当地实际制定购销预案。从秋粮收获开始,粮食部门采取入企、入户、媒体宣传,宏观把握等方式,指导农民适时销售,灵活销售,好粮卖好价,争取收益最大化。同时,在全市建立了信息采集点,对辖区内的大型加工转化企业和国有粮食购销企业进行价格监测、收购数量监测。建立与全国粮食主产区、销售区批发市场信息沟通机制,常年跟踪掌握粮食生产、销售市场动态,全面分析研判市场形势,提出购销指导意见,确保农民余粮销售顺畅。
绥化市秋粮收购开始前,全市国有粮食购销企业,已腾出有效仓容200万吨。在购置新设备的基础上,对所有烘干塔、输送机等设备进行全面维修,对火源、电源和重点部位进行详细检查,收购期全市潮粮烘干能力可达400万吨。对粮食保管员、化验员进行了质价政策、储粮安全等业务知识培训400多人次。积极引导企业与省内外加工企业和大粮商建立合作关系,开展代收、代储、代加工等业务。粮食部门组织参加哈洽会、金秋粮食交易会等粮食购销合作会,并签订粮食购销合同120多万吨。粮食收购企业加强与中粮、中储粮、华粮、中纺、北大荒等大企业合作,互惠互利实现共赢。积极为当地加工企业服务,搞代收,代储业务,融集收购资金,扩大粮食收购量。目前全市10万吨以上已建成的加工转化用粮企业全面开秤收粮。中粮生化能源(肇东)有限公司已收购玉米25万吨。
绥化市粮食收购工作全面启动以来,农发行绥化分行充分利用自身优势,采取多方面措施,不断提高金融服务质量和水平。截至12月5日,全市共有14户贷款企业以及17户代收代储企业入市收购。全辖区共发放贷款8.352亿元,收购粮食27.75万吨。其中向中储粮肇东直属库、中储粮海伦直属库、中储粮绥化直属库及一家地方储备粮承储企业共发放政策性贷款5.685亿元,收购政策性粮食18.19万吨;支持中粮米业、明水环宇格林、庆安鑫利达米业等8户产业化龙头企业开展市场性收购,共发放粮食收购贷款及商业性流动资金贷款2.667亿元,收购粮食7.38万吨;另有企业4793万元自有资金参与收购,收购粮食2.18万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