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地方新闻  >  佳木斯
搜 索
五项举措促佳木斯市粮食大幅增长
2011-12-19 09:38:52 来源:东北网-佳木斯日报  作者:杨春福 刘发奎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12月19日讯 日前,记者在佳木斯市农委了解到,今年全市粮食生产工作本着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目的,狠抓结构调整、物资投入、科技支撑、指导服务、督促检查等各项关键措施落实,取得了今年农业生产的全胜,粮食产量继续保持大幅增长的良好势态,总产将比上年增加25亿斤以上,有望突破140亿斤大关。

  近几年,佳木斯市粮食产量逐年增加,在这其中有何妙方呢?记者在市农委找到了答案。

  各级领导重视春耕生产,组织得力。针对今年春耕生产的严峻形势,市委、市政府先后多次召开形势分析会、专家会商会,分析研究低温、多雨、播期拖后的解决措施。适时下发指导意见。先后下发了《佳木斯二〇一一年农业生产形势分析及专家会商建议》、《关于高标准抓好备春耕生产工作的通知》、《关于迅速抓好当前几项工作的紧急通知》等10多个通知,根据不同时段、不同条件分别提出相应的指导意见。为了进一步加大督导力度,组成了由农口各局主要领导带队的7个工作组,从三月初开始就深入到各县(市)区检查指导备春耕工作,靠前指挥,真正肩负起组织领导备春耕生产工作的主要责任。先后组织农业干部、农业技术专家近千名深入基层,走乡入户进田间,因地制宜,科学指导农民制定抗低温、排积水、保春种的技术对策,为粮食增产增收保驾护航。

  结构调整有力。为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市委、市政府根据我市水、肥、气、热、光及各地区土壤类型、肥力状况资源情况,应用“科学发展观”理论进行分析研究,合理配置、开发、利用资源,坚持走农业可持续发展道路,积极引导农民种植高产高效作物,不断进行种植业结构调整,使全市种植结构呈现出“两增一减一稳”的良好发展态势,水稻、玉米两大高产高效粮食作物种植面积增加迅猛,2011年玉米种植面积达到582.86万亩,较2010年增加114.26万亩。特别是我市今年启动了“千万亩、百亿斤水稻发展规划”,水稻种植面积一年激增213.73万亩,总面积达到658.95万亩。两大高产作物纯增面积高达327.99万亩,仅此两大作物就可使全市粮食产量增加约23亿斤。

  科技支撑给力。我市积极加大科技培训,提高培训实效,组织精干力量,开展向农户送政策、送科技活动,共举办科技大集38次,发放各类科技书籍和技术资料15.4万册(份),举办广播电视讲座235期,培训农民40.2万余人次,培训专业技术干部900余人次、乡村干部2370人次;进入4月份我市利用省委组织部系统全覆盖的农村党员干部素质提升活动,积极开展科技培训服务,特别是4月21日在全省全程直播的我市利用3G卡开展网上田间现场培训活动,不仅开创了我省“网上田间现场培训”的先河,更扩大了培训对象范围,提升了科技培训效果,这些都为打好春耕生产攻坚战,确保粮食丰产丰收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基础建设强力。我市强化了水稻育秧设备建设,今年水稻育秧大中棚栋数达到9.49万栋,较去年增加3.34万栋,增加比例高达54%,水稻生产实现了100%大棚育秧。同时,自筹资金1709万元,建设了19处智能化水稻浸种催芽基地,年生产芽种能力达到3170吨,可满足63.4万亩水稻生产需求,迈出了工厂化育秧的第一步,使我市水稻育秧环境得到极大改善。

  全市加强了农机装备建设。一方面,通过积极引导,今春我市农民自行新购置大中型农机具3500台(套)投入到农业生产。今年又新增建了5个千万元以上农机合作社,大型农机合作社总数达到30个,促进了我市机械化水平进一步提升,现共拥有大中小型拖拉机10.8万台,大中小型配套农具13.3万台(套),各类联合收获机5929台,水稻插秧机1.22万台,全市拥有100马力以上的轮式拖拉机538台,农田作业综合机械化程度达到88.6%。

责任编辑:王凌霞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