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社会万象  >  民生
搜 索
烂臭肉皮恶臭扑鼻 藏身哈市居民区黑作坊昨被端
2011-12-20 09:39:53 来源:生活报  作者:鲁明明 高中华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举报人称“黑肉皮”被市区一些农贸市场商贩收走加工成皮冻、酱肉皮后贩卖。

  生活报12月20日讯 近日,哈尔滨市民孙先生向本报新闻热线举报,在道里区群力乡小西屯有一加工猪肉皮的黑作坊,生产卫生环境十分恶劣,“他们将收购来猪碎皮等去掉油脂加工成猪精皮后出售,哈市一些小作坊将‘黑肉皮’加工成皮冻、酱肉皮后在市区贩卖。”19日下午,道里质监分局、群力乡派出所将这个猪肉皮黑加工点依法取缔,并封存了生产原料和成品。

  藏身居民区

  17日下午,根据举报人孙先生提供的线索,记者来到道里区群力乡城西村小西屯,寻找了一个多小时后,群西头道街一居民区内一处两层楼引起了记者的注意——门口安装了摄像头。普通民宅安监视器做什么?记者看到,该楼的大门过道、墙壁都沾满了油污,临街房屋里传出鼓风机的轰鸣声。走近门口,令人作呕的恶臭扑面而来。居住在附近的村民并不知道楼内是不是在加工食品,“每天下午都有很多货车来这拉货,拉的是什么不清楚。我们从这经过时都得捂鼻子,实在太臭了。”

  19日13时许,记者再次来到该二层楼,看到一辆牌号为黑AEH780的面包车刚好停在黑作坊门前。司机下车后将车后门打开,此时,从楼内走出六七名扎着沾满油污围裙的女工,她们将10余个编织袋从黑作坊内搬出后装上了面包车。记者上前询问袋子里装的是什么,一位染着黄色头发的女工说是肉皮,准备拉到市区一处市场。

  记者透过敞开房门看到,楼内的地上、桌子上堆满了猪皮,屋子中间是一口冒着热气的大油锅。工人们见记者向内张望,迅速关上了门。

  烂肉满屋恶臭扑鼻

  19日13时30分许,记者与哈市质监局道里分局取得联系后,该局执法人员迅速赶到现场。发现执法人员后,正在装货的工人们立即跑回屋,司机将车门锁上后也跟着跑进了屋。一名男子从外面准备将门锁上,被执法人员当场制止并令其打开房门。

  记者走进一楼黑作坊加工车间,一股令人作呕的气味扑面而来。黑作坊的房屋面积约40平方米,中间是一口直径1米多的大锅,大半锅黑糊糊的油脂还冒着热气。房间的北侧和东侧是4个约1米深、1米宽的池子,西侧和南侧放着几张简易的案板,上面堆着大量加工好的肉皮,地面上的塑料箱也装满了加工好的肉皮。屋内地面上满是待加工的猪碎皮、猪杂油等,执法人员和记者从屋内走出后,沾了一脚黏糊糊的油渍。

  在二楼的办公室兼卧室里,执法人员查获了该黑作坊近百张进货单据,其中不乏知名企业。对此,执法人员表示,进货单内容是否真实需进一步调查。

  老板承认加工点是“黑”的

  面对执法人员的询问,女工们表示,她们每天从早上开始工作,一直干到下午,每天加工的肉皮在1吨以上。对于销往何处,一位中年男子说:“很多制作皮冻的加工点来收,他们做好后拿到市场上贩卖。”“这儿生产的肉皮,做熟了我们也不敢吃。”一位女工说。“你们不敢吃为什么还做这么脏的肉皮?”面对记者的质问,对方沉默不语。

  14时许,黑作坊的老板赵春秀赶了回来。赵春秀接受执法人员调查时表示,加工点没有营业执照、产品标准、质检报告等相关手续,加工点是“黑”的。“从今年6月份生产至今,主要将带有油脂的猪肉皮进行皮油分离,加工成纯肉皮销往安徽省做胶,每天能生产半吨多。生产出来的肉皮都被送到冷库,等攒够一定数量,收肉皮的就会来拉,每斤卖四五元钱。”

  举报人孙先生称,这个黑作坊生产出来的肉皮被市区内一些农贸市场商贩收走,加工成皮冻、酱肉皮等后贩卖,剩下来的油则被拉到新发镇薛家屯一家炼油作坊炼油了,“炼出来的是啥油?用来做什么?只有黑作坊老板自己知道。”

  目前,该黑作坊已被哈市质监局道里分局依法取缔,生产原料及成品被现场封存。对于该黑作坊的进货渠道、销售渠道,执法部门将进一步调查。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