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日报12月23日讯 近日,绥化经济开发区贵客盈门:江苏维维集团前来洽谈酒业项目,远景集团洽谈风力发电设备制造项目,山东常林集团洽谈农机组装项目……“今年全市产业项目招商与准备之冬活动启动以来,我们已储备了十多个投资超亿元的项目,总投资至少13亿元。”绥化经济开发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赵雷如数家珍。
据了解,绥化市在对明年经济社会发展进行规划时,坚持早启动、高起点站位,提出了建设全省一流的工业经济和产业园区、建设全省一流的现代化大农业、建设全省一流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全省一流的城市型经济和中等规模城市群、建设全省一流的民生和社会事业“五个一流”的战略思路,努力把绥化打造成全省经济强市。
作为传统农区,工业经济、城市经济和经济实力薄弱是绥化的基本市情,为了迎头赶上、突出重围,今年绥化市把工业经济作为立市战略,提出并实施了异地经济、园区经济、都市圈经济、乡镇村经济、城市型城市群经济等重要的经济战略思路,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效。预计到年末,全市GDP可实现880亿元,同比增长15%,增长有望实现超计划、超同期、超全省平均水平。前10个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07.6亿元,增长27.1%,增幅居全省第三位;固定资产投资339.3亿元,增长35.6 %,增幅居全省第四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12.2亿元,增长17.3%,总量居全省第五位;进出口贸易额1.1亿美元,增长24.5%,增幅居全省第五位;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7705元,增长17.4%,增幅居全省第二位。特别是财政收入实现了总量历史最大、增幅历史最高、进度历史最快、排名历史最好。财政全口径收入完成78.1亿元,增长31.8%,提前两个月超全年预算、超去年全年,一般预算收入完成32.9亿元,增长50.5%,增幅连续10个月保持全省前两位。
明年是绥化市三年产业项目建设决战之年,也是由传统的农业大市向工业强市和经济强市转折的攻坚之年,这个市决心在明年乘势而上开创“五个一流”建设新局面,推动大发展大跨越、中心崛起、富民强市。
建设全省一流的工业经济和产业园区。按照规划,该市将着力建设好全市最具优势的重点工业集中区、县(市)区园区、重点集镇和产业优势地区的产业园区、专业园、园中园,力求园区与城市建设相协调,把产业园区建成城市新区。目前,绥化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产业项目招商与准备之冬活动,明年产业项目将在今年基础上实现总量翻番,3000万元以上产业项目力争达到700个,其中,高效益高附加值项目、高新技术项目、大企业大集团项目、环保新材料新能源等新兴产业项目比今年将有较大幅度的增加。十一个县(市)区和市本级园区、重点地域专业特色园区,特别是市本级、肇东、安达、兰西四个全市产业项目集聚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和承载能力将会有较大提升,以保证承载全市产业项目发展需要。
建设全省一流的现代化大农业。明年,该市将重点打造千公里示范带、千万亩亩产攻关田,重点抓好装备农业、设施农业、技术农业、规模农业、合作农业、特色农业、增值农业、多元农业、生态农业和项目农业的建设。同时,搞好场县共建,争取更多国家和省的项目和资金,努力增加农民收入。此外,将加大工业经济对农业的反哺力度,通过发展工业的反哺,使现代化大农业建设取得新的重大成效。
建设全省一流的现代化社会主义新农村。绥化的新农村建设已经探索出了一条以政府为主导、市场化运作和农民参与为主体的可推广、可持续发展的“五种新模式”。明年,新农村建设将进入大规模快速度推进阶段,按照“五种模式”每个县至少要建设一个示范村,大县强县要力争达到2个以上,争取全市实现百村示范群。
建设全省一流的城市型经济和中等规模城市群。建设中心地区中等规模城市群,是绥化的独有优势。明年他们将重点贯彻深化城市型经济、建设现代城市群战略,遵循整体改造老城区、辟建新城区、建设产业园区使之成为城市区等原则,建设中等规模城市乃至大城市。针对城市规模小、档次低、功能弱与工业化、城市化发展需求极不适应的实际,绥化市本级将率先建成大规模高品位的中心城市,承担起承载产业、吸纳农民、辐射带动全市都市圈经济的职能。同时,带头做好旧城区改造、新城区辟建和产业园区建设,特别是新区规划和绿化生态体系,重点抓好西湖公园、森林植物园等重点标志性工程建设。
建设全省一流的民生和社会事业。重点抓好增收惠民、安居惠民、建城惠民、保障惠民、教育惠民、文化惠民、医疗惠民、服务惠民、管理惠民和民主惠民活动,创造全省一流的就业和收入水平、一流的住房条件、一流的城市设施和环境、一流的社会保障和福利救助、一流的教育事业、一流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一流的医疗卫生、一流的城乡社区、一流的公共管理和社会秩序以及一流的民主政治,让人民过上一流的富裕、幸福、安宁、有尊严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