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地方新闻  >  齐齐哈尔
搜 索
齐齐哈尔保障房撑起安居希望
2011-12-26 08:15:07 来源:黑龙江日报  作者:姚建平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黑龙江日报12月26日讯 寒冬来临,43岁的齐齐哈尔市江安街道新合社区困难居民唐丽娟却感到无比温暖。告别居住了十几年的低矮、狭小的22平方米破平房,上个月,全家人高高兴兴地领到了棚改回迁新房的钥匙。

  在新合社区,今年将有2400户棚改居民实现回迁。“有了好政策,许多困难家庭住上了新楼房,都忙着装修要在新房里过春节呢!”12月19日,正在查看入户情况的新合社区党委书记王宏说起此事,和许多回迁居民一样,满脸透着喜兴。

  2011年,齐齐哈尔市新开工建设棚改回迁房3.5万套,开工率为101%;廉租房建设达到4111套、20.6万平方米,开工率100%,现已竣工2793套,竣工率67.9%;建设公共租赁住房2980套、17.9万平方米。今年开工及上年结转到今年竣工项目95个、2.89万套,竣工率84%。一大批棚改回迁房、廉租房、公共租赁住房的竣工使用,使众多困难家庭圆了楼房梦。

  规划先行资金筹集多元投入

  作为我国重要的老工业城市,由于诸多原因,齐齐哈尔城市建设一直相对滞后,许多群众多年居住在棚户区。为了让百姓特别是困难群众住上新房,这个市积极创新思路,保障建设用地,化解资金难题,确保保障性住房建设的顺利开工。

  建设棚改回迁房打破“小改小造”的思维习惯,实施高起点规划,高层次布局。对要求不高的棚户区居民,重点规划建设相当数量的多层住宅,满足其住进相对较好楼房的需求;对基础较好的棚户区居民,统筹规划配建一部分高层住宅,满足其一步住进高楼大厦的良好愿望。全市在新合家园小区规划辟建79栋多层住宅基础上,同时配建10栋高层住宅,在最大限度安置棚户区居民同时,又满足了不同层次的住房需求,形成了高低有别、错落有致的楼房格局。

  在依江傍水的望江地段黄金位置,许多开发商跃跃欲试,当地政府最初也曾计划出让,中央和省做出保障房建设工作部署后,齐齐哈尔市委、市政府决定在这里专门建设回迁住宅小区,让拆迁居民和弱势群体享受到一流的居住环境。他们吸取某些城市集中改造、统一安置、成片建设保障房,形成棚户区居民扎堆“贫民窟”、高端人士独享“富人区”差距悬殊的教训,实施改造、开发相结合,让贫民既住进新区,又接受新事物,形成各阶层共享优质服务和优良资源格局,促进社会和谐安定。

  2008年以来,齐齐哈尔市区棚户区改造完成投资100.23亿元,而国家到位补贴只有2.5亿元,巨大的资金缺口成为一道似乎无法跨越的门槛。

  “钱从哪里来”,一直是决策者头疼的问题。全市开动脑筋、创新思路,以资金筹集为突破,多元投入,创新出借款、贷款、现有土地变现、垫资、募集、招商引资、募捐等12种筹资办法。通过实施多种融资模式,基本满足了棚改资金需求,成为全省各市地破解城乡建设“资金难”的成功范例。


 

  和谐拆迁 确保开工竣工进度

  为推动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齐齐哈尔市把依法征收与阳光拆迁有机统一,在调查论证基础上,相继出台《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办法》和《中心城区城中村改造实施方案》等配套政策,做到“执行政策、补偿结果、确认补偿标准、工作人员、照顾对象确认程序、举报上访渠道”等六公开,将征收拆迁置于阳光下,消除了被征收人晚迁得利的侥幸心理。

  在推进和谐征收上,充分征求被征收居民意见,对80%以上同意的地段实行征收。对部分不愿搬迁的被征收人,有针对性的开展思想动员工作,入户反复做工作,化解抵触情绪,争得理解和支持。对征收后期的滞留户,实行领导干部包户,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在三合村、中华路大市场等重点拆迁地段,市住建局、龙沙区、建华区先后选派500余名干部职工全力包保,一对一做工作,为保障回迁房开工和重点项目建设赢得宝贵时间。

  在新合社区72号楼3单元501室,靠在市场摆摊卖菜为生的张海江正在安装新买的32吋液晶电视。记者看到,52平方米的新房已基本装修完工。张海江高兴地告诉记者:“我原来住30平方米的旧平房,现在赶上了棚改好政策,添了不到3万元就住上新楼。新房新气象,热水器、洗衣机都是嘎嘎新的,马上就搬进来,春节大家都来喝酒吧!”

  为保证更多弱势群体住上新房,齐齐哈尔市坚持有证房“征一还一”、无证房“征二还一”的惠民征收政策,对回迁房不足40平方米的特困户、残疾户,不收任何费用直接安置到40平方米的保障性户型;对确实住不起楼房,享受保底政策的,确保其住上廉租房;对上起楼住不起楼的,在物业费、取暖费、燃气费等方面适当减免;对不符合低保条件但又确实交不起差价款的棚改居民,给予混合产权房,待居民有条件购买剩余产权时,再按现行建筑成本购买。

  发改、规划、国土、建设等部门简化程序,实行“先开工后补手续”和“边开工边办手续”方法,促进保障性住房项目尽早开工建设。市委、市政府成立保障性住房建设监督检查小组,定期深入现场督导,检查工程进度。质监、设计、安全、审计、监察等人员组成项目推进组,全程跟踪工程进度,确保保障性安居工程问题不过夜。

  在采访的几天时间里,室外气温已达到零下20多摄氏度,记者被市区两级干部、社区工作人员为困难户捐款捐物、帮助孤寡老人免费搬家等一幕幕场面所感动。市委书记郝会龙说,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让城市面貌和百姓居住条件发生了巨大变化,这是解决民生的落脚点。要坚定不移做好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一手抓保障,一手抓繁荣,从人民群众需要出发,解决好各类人员的住房问题,把好事真正做好。

  正是市委、市政府的大手笔建设,各有关部门强烈的责任感、使命感,赢得了拆迁户的理解、支持。通过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进一步增强党员干部与人民群众的感情,党群、干群关系在潜移默化中悄然拉近。

  保质创优 提高群众满意度

  为保证保障性住房工程质量,齐齐哈尔市向棚户区居民公开承诺:把棚改楼建成回迁居民的放心楼,建成全市优质样板工程和群众满意工程。该市实行工程质量终身责任制、义务监督员全程监督制,由承建、监理、规划设计等单位对资质准入、施工工艺、材料选择、质量验收等关键环节严格把关。市长韩冬炎说,保障性住房建设是重大民生工程,开辟一条服务保障绿色通道特事特办,实行跟踪督办和行政问责制,对未按时开工和开工率达不到限时要求的,严格处罚。

  在环境建设上,完善保障性住宅小区道路、排水、供热、供气、广场、绿化等基础设施建设,在小区安装运动器械,修建音乐喷泉、休闲广场。将保障性住房全部委托公开招聘的物业企业进行管理,减免低保困难家庭的水电气热和物业费用,解除回迁的困难家庭和廉租户家庭的后顾之忧。

  齐齐哈尔市棚改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杨彬介绍,全市积极规范分配管理申请条件,优先面向孤、老、病、残等特殊困难家庭及其它急需救助的家庭,真正让低收入家庭受益。齐齐哈尔市住房保障办建立详细廉租住房信息档案,组织区廉租、监察、财政、民政、卫生、残联、公安局、各街道社区联合摸底调查,有效避免了不符合条件的有房户以无房或租房名义瞒报及造假申请现象。

  廉租房分配程序一直被群众所瞩目,齐齐哈尔市廉租房分配采取公开摇号方式,在申请人代表、监察、公证等部门监督下进行,保证廉租住房安置分配公正性。在廉租住房实物分配过程中,坚持廉租住房由各区廉租办组织分配发放,分配顺序按照“孤、老、病、残”进行,做到“公开、公平、公正、平稳”。严把上报、审核、公示三个关口,实行“三级”公示制度,由社区、街道在辖区及相应办公场所进行公示,公布监督电话,安排专人解答来信、来访,全面接受群众和社会监督。

首页  上一页  [1]  [2] 

责任编辑:侯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