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士官楼旧址219楼。

呼兰胡举人府旧址。

滨洲线松花江铁路大桥。
东北网12月31日讯 据市文管站站长刘云才介绍,新中国成立后,从1957年至1960年,我市进行了第一次文物普查,当时共发现各类不可移动文物遗存50余处,采集文物标本800余件。
1981年至1984年进行了第二次文物普查,发现了各类不可移动文物306处。
2007年7月1日,我市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正式启动,至2011年12月31日结束。此次文物普查对我市境内53068平方公里,8区10县(市)地上、地下、水下的不可移动文物进行了全面调查。
新闻背景
-本报记者叶勇
历时4年多,组建20支普查队,使用了一批先进设备,昨天,市文物管理部门正式公布我市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结果,共有不可移动文物2014处,其中新增历史文物1437处;原有遗址复查577处,其中102处消失。
20处文物入选“重要新发现”
日前,经过国务院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的核定,我市共调查登录不可移动文物总量2014处。其中,古遗址1056处,古墓葬67处,古建筑68处,石窟寺及石刻13处,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786处,其他24处。
为了对登录对象实行分级保护,哈市普查领导小组经过认真研究,评选出我市重要新发现20处: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地下阀门井旧址、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士官楼旧址219楼、东北民主联军双城独立团旧址、双城市花园酒厂、滨洲线松花江铁路大桥、东省铁路哈尔滨总工厂旧址、宝胜寺遗址、胡举人府旧址、基督教医院遗址、碱草沟瓦罐窑遗址、肖田地遗址、四间庙遗址、长安村辽金遗址群、白石北大营抗联密营、白石南大营抗联密营、老道沟屯遗址、松江省政府迁延寿旧址、滨江县衙旧址、美国领事馆旧址、哈尔滨工业大学主楼。
据介绍,此次文物普查,对我市文物发现、保存、研究有着重要意义。其中发现的几十处春秋战国到汉代的遗址,对我市以往从旧、新石器时代、商、周后,到渤海、辽金时期的断代进行了延续。
在五常市发现的拉林副都统衙门,是清朝为管理戍边的八旗子弟下设的管理部门,这是“京旗文化”在我市的重要发现。
本次普查还在各县(市)发现了大量的石刻,如巴彦孙氏墓碑记载着清末时期闯关东的历史,而四间庙碑文则表现了清代建庙时的情况。
普查发现102处文物消失
在历时4年多的文物普查中,普查组发现有102处文物消失。市文管站文物管理部主任毕丛良分析了这批不可移动文物消失的原因。
一是农业生产造成地上、地下文物的消失,尤其是上世纪80年代,旱田改水田后,一批遗址类文物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被“铲除”。
二是随着近几年的城市改造,尤其是大型基本建设,如水库淹没区,让不可移动文物遭到破坏。
三是部分不可移动文物变成了可移动文物,主要包括石刻类,被有关部门运走,成了展示品。
四是随着大遗址概念的提出,部分遗址存在合并,其中最典型的是731旧址,当时士官楼共有17栋,被列成了几处,但在本次普查中,成了731大旧址中的一部分。
五是一部分有史无迹的遗址被清除,如在木兰和通河地区有记载抗联战斗的遗址,但经过普查,没有发现任何实物,所以也没有列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