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报1月9日讯 城市公共交通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目前,我省的公共交通还存在线路设置不尽合理、站名调整不及时、公交司机用工荒等弊病,在本次省政协会议上,大力发展公共交通成为政协委员提案关注最多的热点问题。
现象一公交车遭遇用工荒
当前,驾驶员流失现象严重影响了我省公交企业运营。以鹤岗市为例,公共交通公司共有客车267台,按标准应配备534名驾驶员才可满足日常运营需求,实际上现仅有240名驾驶员,因缺少驾驶员,每天停运车辆在30台以上,冬季更为严重,有30%的车辆因缺少驾驶员而停运,所有驾驶员都处在超负荷工作状态。
建议:
建立公交补贴机制
对于公交司机用工荒问题,民盟省委有关人员去年曾多次调研,他们建议逐步健全政府对公交行业的财政补贴政策机制,加大补贴力度。把城市公共交通发展纳入公共财政体系,建立健全城市公共交通投入补贴和补偿机制。
现象二民航巴士站点太少
如今到飞机场,哈市市民最苦恼的就是无公共车可坐,因为市区内只设了几个民航巴士站点,如果不顺路很费时间,只得打车去机场。“我家在松北,那里没有民航巴士站,每次出差我得先到江南然后到新阳路民航点上才能坐上车,这样算来每次都得提前五六个小时出发。”市民王先生说。
建议:优化公交网络增加换乘中心
对此,一些委员建议,要进一步优化城市公交线路网络,按照城市居民(乘客)流动数量和一定区域企事业单位的大小,规划好交通线路设置和站点,特别是确定好市内的几个重点的交通乘换中心,民航巴士和长途客运站要科学合理的在市内多设几个分站点,方便市民出行。
现象三学生上下学乘车难
“送子车怕不安全,每天就只能让孩子挤公交了,遇到天气状况不好经常坐不上公交车。”哈市市民汪峰格外担忧孩子上学乘车的问题,希望管理部门能设立一些制度确保学生上下学安全、方便。
建议:
设立学生公交专车
对此,省政协委员李阳则建议,哈市应该开通学生专线或专车,早晚上使用,白天可以作为城市公交的补充。学生专线公交车,设立几个大的站点,乘坐公交车的中小学生专可直达学校。
现象四站名路名不符市民糊涂
“亚麻厂搬迁好几年了,原址早已建成了住宅小区,可这地方站名却始终不改,有时外地朋友来就会弄错。”家住四季上东小区的市民希望尽快把站名更换了。
南岗区工电路三年前就改名清华大街了,但附近的公交站台却迟迟未更名,所以经常出现市民乘车到工电路看到的却是清华大街,令人疑惑。
公交车站的站名本来按地域标志物设置,但哈市部分标志物早已改变,公交车站名却依旧不改,令许多乘客发蒙。在本次政协会上,很多委员对于公交站名与路名不符的问题提出多个提案。
建议:
公交站名要及时调整
省政协委员李阳则建议,公交站名要适时调整,应该制定哈市公交站台命名的基本原则,如应以政府机关所在地、较大的企事业单位、重点商旅酒店服务区、大型楼盘、著名旅游景点等作为命名标准。而如果有变动,一定要及时更新站名,以免给市民造成误会,影响出行乘车。
现象五新城区公交线路太少
近年来,哈市新小区出行很不便利,如保障性住房集中的民生尚都、宜居家园,目前三四千户居民出行的公交一直没有得到很好解决,宜居家园小区入户4年来仅有一条公交线到道里建国公园终点,大部分乘车人都需换乘车。
建议:延长现有线路
省政协委员杨晓森建议,目前两个小区离32路71路113路只差一两站地距离,马上将三条线路延长至两个小区,可解决很大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