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技、科协组政协委员分组讨论省政协常委会工作报告。东北网记者 岳云雪 摄

个性化车贴,成为新时尚。东北网记者 岳云雪 摄
东北网1月9日讯 (记者 岳云雪) 近几年,汽车“屁股”上贴标语成为了街头时尚,驾车行驶在路上,总能看到张贴在车尾的具有个性的、搞笑雷人的车贴标语,车贴就像一种文化正在蔓延开来。省政协委员张世雄提案建议应该积极引导、正确规范“车尾文化”,倡导高雅“车尾文化”,促进社会文明。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私家车已进入寻常百姓家,拥有私家车的人越来越多。据不完全统计,哈尔滨市私家车拥有量达80多万辆。由汽车派生出来的产业、文化也随之繁荣起来。比如,近年来车尾贴标语成为了一种新的文化现象。驾车行驶在路上,总能看到张贴在车尾的具有个性的、搞笑的车贴标语。
张世雄提案认为,“车尾文化”已融入汽车生活,不应堵、应该疏。应倡导那些能够体现汽车礼仪、汽车文明的车贴语言。但是,现在流行的个性车贴,还是停留在模仿、追逐时尚的层次上,文化内涵较低。应积极引导、正确规范“车尾文化”。应该倡导高雅“车尾文化”、促进社会文明。摒弃那些低俗、粗野的车贴语言。去粗取精,车贴应该成为一张“平安符”。
“追我者格刹勿论”、“公安局长是我爸,杀人放火都不怕,老子就是王法!”、“新车上路,内有杀手”、 “着急你就飞过去……”、“做一个徘徊在牛A和牛C之间的人!”、“告诉你,我喝酒了” ……,类似的车贴语言令人讨厌,这些霸道粗俗的车贴应该限制和取缔。
张世雄建议,具有独特内涵的、积极幽默的、利于沟通、友情提示的车贴应该加以提倡。 “实习,新手上路,CAUTION!”、“才上路,让让我吧”、“新兵操练”、“人老车新!”、“我是新手,请多多关照”、“新手,SORRY!”等车贴通过幽默的方式提示和沟通,使车主在城市拥堵的道路上、在相对压抑、烦躁情绪的环境中保持平和的心境,给人带来愉悦,也能让车主们紧绷的神经松弛片刻。
在优美的、清新的、和谐的环境下发展和体现出汽车礼仪、汽车文明。张世雄建议,应倡导积极健康的“车尾文化”。车贴内容要注意合乎道德,语言不要出位、不要过火,不要违背大众的审美标准和超越常人的道德界限。要更多地考虑它的文化内涵和社会影响,使新的文化现象“车尾文化”健康发展,起到它应有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