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地方新闻  >  哈尔滨
搜 索
哈尔滨东莱派出所传承“东莱”精神 深化为民服务
2012-01-27 12:40:52 来源:东北网  作者:岳云雪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1月23日讯(记者 岳云雪)哈尔滨市公安局道外公安分局东莱派出所副教导员马颖按照“老规矩”,又一次来到辖区赵玉梅老人家,为她送来酸奶,并询问老人最近十来天是否遇到困难需要解决。老人则关切地询问她的工作,连声称赞她的好。

  这种民警与群众心连心的场面,对于马颖而言,已持续了7年多;对于赵玉梅而言,已延续了30多年。作为全国公安战线的一面红旗,创建于1946年被国务院授予“人民满意的派出所”的东莱派出所秉承爱民为民的优良传统,多年来一直坚持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倾力打造“警民鱼水情深”。

  创先争优活动开展以来,东莱党支部紧扣“为民服务创先争优”主题,引导全体民警强化为民服务意识,延伸为民服务领域,拓宽为民服务渠道,着力在提升为民意识上树立新形象,在增强服务能力上彰显新作为,在增进警民关系上实现新突破,唱响了“人民公安为人民”的主旋律。

  立足本职彰显忠诚卫士本色

  东莱派出所辖区面积0.78平方公里,实有人口8000余户、25000余人;辖区企事业单位340家、集贸市场3个、专业市场2个、客运站1个。面对人流、物流相对集中,治安形势比较复杂的具体情况,东莱派出所领导班子认识到,必须立足本职,才能保证警民鱼水情的日益加深,才能更好地为群众服务。

  “百家熟”是东莱派出所的光荣传统。在新的历史时期,该所要求民警对辖区实有人口的熟悉率达到100%,将全部实有人口录入微机实现动态化管理,实现社区民警“见人知名,提名知情”。变过去只熟悉常住人口为既要熟悉常住人口,又要熟悉暂住人口和辖区单位务工人员;变过去民警熟悉居民为居民、民警双向熟悉,务求居民认可民警的工作;变过去只考核民警的户籍登记项目为既考核户籍登记项目,又考核民警对管区居民的熟悉程度和“敲门率”。目前,所内8名外勤民警的人口熟悉率全部达到了100%,为维护社会稳定打下了坚实基础。

  为加强出租房屋管理,派出所积极探索建立了出租房屋分级切块管理制度。在全面摸清辖区出租房屋底数的基础上,对每个租房户所存在的治安隐患逐一梳理分析,依据隐患大小将全部出租房屋分为五个等级,辖区民警切实掌握承租人的生活条件、活动轨迹、经济来源、社会交往等情况。实行“房东管房客”,落实“谁出租、谁负责”的治安管理责任,使房主成为治安管理的延伸力量。

  在打击违法犯罪面前,民警个个都是行家里手。党员徐远涛开展以“进百家门、认百家人、知百家情”为主要内容的人口数据和管理工作,让逃至辖区内的犯罪嫌疑人在居住和打工环节上无处可藏。创先争优活动开展以来,他抓获逃犯40余名。所里像他这样的民警俯拾皆是,派出所90 %以上的案子当月结清,人均破案率是国家定额的3倍。今年以来,全所民警共抓获网上逃犯83名,位居全省第一。民警们的出色工作,使居民们普遍有一种安全感。近年来,辖区内进行棚户区改造,居民普遍要求回迁,“图的就是在这儿住着安全”。

  民安为先倾情打造民生警务

  随着时代的发展,打烟囱、砌火炕这些东莱民警早期帮助群众的方式已成为历史。在新形势下,派出所不断创新为民服务理念和方式,拓宽服务领域和内容,得到了群众的衷心拥护。近十年来,辖区群众对东莱派出所工作的满意率和基本满意率均达到了100%。

  由于名声在外,所里会经常接到群众求助电话。这些求助涉及各行各业,单凭民警的力量鞭长莫及。为更有效地为群众服务,派出所牵头协调水、电、煤气、医院、学校、铁路等18家单位组建了“社会联动服务网络”,让群众得到了更专业、更优质的服务,民警也从大量的非警务活动中抽出身来专事警务。

  为使民警在执法和服务过程中真正做到求真务实,党支部提出“拒收锦旗,收意见”,与群众签订“警民互助公约”,使群众对民警的感谢之情真正体现在支持公安工作的实际行动上,得到了群众的认可。探索建立了“案件反馈机制”,将办案流程的每个细节细化,让案件当事人填写案件反馈表,让民警在第一时间内掌握当事人的要求,针对存在的问题及时整改,从源头上预防上访案件的发生。今年,派出所根据业务需要,探索推出了“四个一”为民服务:即“一岗”,共产党员先锋岗,党员要冲锋在前;“一车”,送急车,用于送到所里办事的老弱病残群众回家,或去群众家里接病人去医院;“一网”,居民服务网,在所里局域网登记当天前来办事群众信息,让出门办事的责任民警知晓;“一包”,装有入户手册、工作手册、鞋套、止血带、常用药等,以备群众不时之需。派出所创新服务方式,深入开展“大走访”开门评警活动。把侦破“小案件”、调处“小纠纷”、整改“小隐患”、办好“小事情”、解决“小问题”从警民关系的实际行动,从群众最关心的“小”事、最揪心的“烦”事、最期盼的“好”事做起,用亲民之举架起警民连心桥。活动开展以来,共组建警民帮扶66对,走访群众814户,慰问困难群众89名,为群众解决实事537件。

  扶危济困奉献诠释爱民情怀

  针对社会救助零散的情况,东莱派出所将辖区居民、企业和社会各界的捐款、捐物集中起来统一管理。几年来,依托“爱心超市”,已累计向贫困居民和下岗职工捐款、捐物20余万元。这一经验,现在已经在全国推广。

  就业是民生之本。派出所提出“无偿中介、有偿服务”,发挥警民关系好,掌握信息量大、准确的优势,将下岗职工、困难群众和用工信息实现对接,为群众解决就业难题。所长马昌辉发现下岗职工马翠萍的丈夫去世后,家里生活更困难了,其儿子已经20岁了,还没有工作,便多方为其联系,介绍到哈市一家大型物业公司就业,每月2000多元的工资,让母子俩有了较宽裕的生活。近年来,派出所为47位群众提供了岗位,扶贫帮困实现了由“输血型”向“造血型”转变。

  87岁的赵玉梅老人无儿无女,几十年来一直得到东莱民警的照顾。在位于道外区北兴教育园小区的家里,珍藏着许多老人和历任所长、片警的合影照片。现任副教导员马颖被老人亲切地称为“闺女”。马昌辉接任东莱派出所所长后,老人又多了个“儿子”。说起民警们的好,赵大娘如数家珍:这床和铺的盖的、身上穿的、微波炉等等都是民警们送的。

  几十年来,老人家也常常记挂着自己的这些儿女,用颤巍巍的手端来一盆盆自制的枣糕、炝花生米,送到职工餐厅,执意要大家尝尝自己的手艺。民警胥永辉辖区内困难户窦云英,家境贫寒,不但要照顾瘫痪在床的婆婆,还得供养女儿上大学。6年来,胥永辉一直帮助她照顾老人,还为其找到一份社区劳动保障服务站工作。窦云英感动得说:“民警不仅为我带来了平安,还带给我温暖,像我的亲人一样。民警帮我这么多,我一定要为民警做点什么。”她主动当起了治安员,还把整栋楼的老大爷、老大妈们组织起来,帮助调解邻里纠纷,闲暇时间带领他们巡逻。她所住的那栋楼连续两年内未发生一起治安案件和刑事案件,邻里纠纷不过夜就解决。

责任编辑:连冬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