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地方新闻  >  绥化
搜 索
绥化市北林东富工业园区五年内建成一流新城区
2012-03-01 08:16:02 来源:东北网-绥化日报  作者:魏清波 许来齐 张君实 滕岩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3月1日讯 去年11月,北林区委、区政府新一届领导班子一上任,就开始大手笔运作东富工业园区的可持续发展工作,提出利用五年时间,把东富工业园区打造成率先发展、产业集聚,宜居宜业的一流城市新区。

  区委书记李元学与区委副书记、区长董树春各带一支小分队,一边向上协调解决园区发展的瓶劲问题,一边跑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地区招商引资。时隔两个多月,两支小分队向北林人民交上了第一份成绩单:一个占地20平方公里的园区新蓝本完成了规划设计;12个投资5000万元以上项目成功签约,落户园区,签约总额近15亿元。这些项目建成达产后,年可实现销售收入24.6亿元,利税3.9亿元,成为拉动东富工业园区迈向新城区的强劲引擎。

  年仅4岁的东富工业园区位于绥化市城区东部。截至去年底,园区累计投入基础设施建设资金2800多万元,完善了电力、通讯、排水、道路等基础设施,进行了高标准绿化美化。入驻企业28家,总投资超过14.5亿元,形成了以粮食食品、化工建材、生产资料等产业为主导的发展框架。

  新一届北林区委区政府对东富工业园区的整体功能、发展重点进行了重新定位,以建设一流新城区为目标,推进土地集中、开发集约、产业集聚和能量集合,打造“五化”园区,通过园区承接新增量、培育新产业、构建城市新格局、创造发展新优势。

  本着“建城”的理念“建园”,推进园区建设城市化。园区建设与城市发展统筹规划,一体发展。拉大园区框架,有计划地撤并周边自然屯,改善村民的居住条件,腾出土地资源充实园区。基础设施建设适度超前,今年将再建5条道路,实现园区内主干道路的封闭循环。

  全线畅通排水网络,全面进行绿化、美化、香化、亮化。规划建设教育、医疗、文化、商业、金融等各类配套服务设施,把园区打造成为人流、物流、信息流等各类生产要素的聚集地。

  按功能划分“一区六园”,推进项目摆放专业化。“一区”即集住宅小区、学校商场、卫生医疗、金融机构于一体的生活服务区。“六园”有以引进食品医药生产和科研企业入驻为重点的食品医药产业园;以杰隆生物、北方水泥等大型化工建材企业为依托,发展精细化工和建材产业的化工建材产业园;以原材料和劳动力资源为优势吸引企业入驻的服装纺织产业园;以建设高新技术企业集群为目标的光电产业园;以各类市场建设为重点的商贸园;以与营口港合作发展仓储运输业,建设滨北物流中心为重点的物流园。引进企业必须严格按照功能区规划进行选址和建设。同时,设立小型企业集中区,接纳投资3000万元左右的小型企业。

  对建设、管理、服务进行统一规范,推进专业园区公寓化。分区域分产业统一规划园区用地布局,对两年内不能建成投产项目的用地进行转移流动或清理收回。多元投资建设统一标准的公寓化厂房,出租、出售给企业使用。积极推广应用节能降耗的先进技术、设备、材料和管理方式。对物业、安保、保洁等配套服务实行城市化管理。

  瞄准世界500强企业和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地区,开展专业化、高频率上门招商,推进产业项目高效化。谋划引进一批投资规模大、产业链条长、带动能力强的产业拉动型项目,一批符合现代产业发展方向,低能耗、低污染的生态环保型项目,一批科技含量高、财税贡献大、社会效益好的龙头牵动型项目。坚持项目建设高效率,推动园区向内涵型发展。

  充分关爱园区建设过程中衍生出的失地农民,推进失地农民市民化。切实解决好失地农民住房、就业、社保等现实问题,推动“农”和“乡”向“工”和“城”跃升。通过就业扶持机制,帮助失地农民实现身份转变和职业转换。把失地农民纳入城镇社会保障体系,解决长远生计,使失地农民逐步变为“新市民”。

责任编辑:代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