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政协委员李文志。东北网记者 孙晓锐 摄

全国政协委员赵雨森。东北网记者 孙晓锐 摄
东北网北京3月6日讯(记者孙晓锐)“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全国政协十一届五次会议上,公共食品安全问题再次成为委员们关注的焦点。驻我省委员纷纷表示,国家应加大监管力度,建立信用体系,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
李文志委员表示,近年来,食品安全问题怵目惊心,“地沟油”、“瘦肉精”、“染色馒头”、“爆炸西瓜”,就连某国内知名乳品企业的产品也被检测出含有强致癌物——黄曲霉毒素。这一系列的食品安全事件,给人民群众的健康乃至生命安全带来了严重威胁,集中反映出我国公共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存在的问题。
赵雨森委员分析说,企业违法生产、加工食品,食品流通环节经营秩序不规范,新技术新资源的应用带来新的食品安全隐患,食品安全标准体系滞后,检测水平低等原因是造成食品安全事件屡屡发生的根本原因。
李文志委员认为,我国食品卫生监督管理制度正在日趋完善,食品安全还面临着许多机遇和挑战。我们要切实担负起保障食品安全的政治责任,进一步加大食品卫生法宣传力度,继续采取各种措施,不断巩固和深化食品专项打假斗争的成果,努力开创食品安全管理工作的新局面。
采访中,李文志、赵雨森等委员建议:
——加强食品安全法律建设和法制管理
积极开展对外交流与合作,加强国外食品安全法律标准的研究、消化,借鉴发达国家经验,建立我国食品安全法律、行政法规、行政规章、地方法规、行政规章、规范性文件等多层式法律体系,探索和发展既和国际接轨,又符合国情的理论、方法和体系。
——建立新的食品安全政策支持体系、宏观调控体系和管理体制
我们可借鉴世界上一些国家的做法,针对我国国情来建立农业管理部门与食品工业管理部门合一,对农业和食品工业实行一体化管理的机构。
——加快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
建立起我国食品安全信用体系的基本框架和运行机制,使我国食品安全迈上一个新台阶。在制度规范上,建立起食品安全信用的监管体制、征信制度、评价制度、披露制度、服务制度、奖惩制度等,使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的主要方面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推进体制改革加强监督队伍建设
为了保证卫生监督的公正,加大食品卫生监督的力度,改革卫生监督体制,集中原来分散的卫生监督职能,撤销市、县级卫生防疫站、公共卫生监督所、劳动卫生监察所,组建新的卫生监督所,承担面向社会的综合卫生监督执法任务。
——做好发展规划,推动食品行业稳步发展
建立和完善食品安全法制保障体系、食品安全预警和控制体系、食品安全监管和卫生监督体系三大目标以及具体指标,同时从经费、人员、组织、管理等方面落实目标实现的保障措施,为食品卫生监督工作明确工作的重点和努力的方向。
——规范食品市场、经济秩序进一步深化
将整顿和规范食品市场经济秩序工作和食品药品放心工程实施工作有机地结合起来。各级卫生行政部门严格执法,对违反《食品卫生法》制售假冒伪劣食品,坑害消费者的不法生产经营者坚决查处,有力打击制售假冒伪劣食品活动,维护广大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
——加强现有法律法规的惩罚力度,依法加强权力监督,实施对食品安全的有效保护
各级人大作为地方最具权威的监督机构,依法实施法律监督和经济工作监督,是宪法赋予的职权,应充分发挥其监督作用,果断启动监督程序,依法加强监督,及时发现、纠正和撤销违法的危害食品安全的行政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