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心打扮”后的姜驰出现在记者的镜头中。
黑龙江日报3月19日讯 为反映黑龙江省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增强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为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的胜利召开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本报从即日起开设“喜迎党代会——基层党代表风采录”专栏,集中报道在黑龙江省经济社会发展中,特别是在“八大经济区”和“十大工程”建设中,工作在第一线的党代表先进事迹。
眼前这个农妇,头发很随意地抓成了一个发髻,脸色的疲惫看上去好像是坐了三四天的火车,与记者握手时,感觉她的双手有些粗糙,常年劳作使她的手上布满了沟沟壑壑。
坐在高高的炕沿上,她稍显不安,粉红色的棉衣看起来并没有那么保暖。“我就寻思记者来采访,就换了一件干净的衣服。”村民说,要盖大棚育秧苗了,她得一直在地里盯着,累了就靠哪儿歇一会儿,穿干净衣服也白搭。
这就是记者此行的采访对象吗?一个曾经到人民大会堂接受表彰,一个连续多年的省市三八红旗手称号获得者,一个10年间将村民的腰包鼓了20倍,一个为村子安路灯引进自来水建农机合作社的人吗?
3月初,记者乘车前往佳木斯市采访了省第十一次党代会代表,富锦市砚山镇福祥村党支部书记姜驰。
故事从2000年3月姜驰上任福祥村党支部书记说起。当时,该村137户村民中,欠集体账的有78户,金额达87万元,几任村领导都在清理账目上败下阵来。
姜驰上任后,她打出的第一记重拳就是整顿村风。她从清理欠账入手,经过大量说服工作,使欠账户分别与村里签订了以地顶债合同。但后来由于村民违约,姜驰只好带领村干部挨家挨户做工作,举步维艰。期间还曾遭遇恶意报复,受伤住院,留下后遗症。最终,她的坚持得到了村民的理解,历时两年收回了所有欠账,村风有了根本好转。
还了债,缺了钱,靠什么生活?第二步,村党支部一班人决定从调整种植结构入手,将全村低产旱田改为水田。没有钱,姜驰把自家的房子、拖拉机抵押了;贷款解决了,她又一瘸一拐地到当地电业局协调,为福祥村架上了高压线。那年,种水稻农民平均每户比种大豆增收3000多元,沉寂多年的乡村有了欢快的笑声。
后来,她听说种植一垧地甜菜能挣一万多元,又动了心。她把自家9亩多口粮田拿出来作为育苗基地,动员亲属试种甜菜。受她影响,到2011年,全村共发展甜菜面积2000亩,成为当地著名的甜菜种植专业村。
村民的日子日见红火,可致富的脚步没有停歇。2009年,姜驰为福祥村争取到价值500多万元的大型机械,成立了全镇首家现代农业农机专业合作社。2011年,她又带领村干部多方争取资金,引进了先进的马铃薯生产加工技术,该项目将于今年秋投产……
小村的喜事,一桩接一桩,可一心为了大家的姜驰,不知不觉间怠慢了自己。56岁的她住在村农机合作社院里看大门,屋里哈气成霜,床上铺着一张陈旧的电热毯,考验着她的腰伤。
“我是一个带赛(‘懒’的意思)老太太。”听说记者要拍照留念,她忙着梳理头发。
历经12年的艰苦奋斗和辛勤耕耘,使一个当时负债累累、管理混乱的后进村变成了现在发展迅速、人心凝聚的先进村,用行动践行了“我一定要带领大家从穷窝棚走向致富路,让福祥村彻底改变落后面貌”的就职誓言,她,一点都不懒。
寄语
姜书记把一个后进村变成了先进村,我们感谢她,她无愧于“党代表”这个称号。希望她的事迹能鼓舞更多人,她的经验能帮助更多人,涌现更多像她一样的致富带头人,让更多地方发展起来,富裕起来,让老百姓过的更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