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经济·旅游  >  旅游
搜 索
观百万候鸟回家 鸡西兴凯湖国际春季观鸟节举行
2012-04-05 09:49:59 来源:生活报  作者:徐日明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生活报4月5日讯 3月30日,首届“黑龙江鸡西兴凯湖国际春季观鸟节”正式举行,人们站在兴凯湖边看着数以万计的水鸟在湖面上飞翔。这些水鸟飞到湖岔的一片水域时时而俯冲到湖里抓鱼吃。听当地人说,虽然兴凯湖气候寒冷,但是这一小片水域因为地处湖口,湖水湍流从不结冰,是北归雁鸭最早可以找到鱼的地方。目前,兴凯湖上已经有20万余只鸟类在此开始新一年的生活,据推算,今年候鸟回归量将在200万只以上。

   打鸟:

   鸟与人

   争斗的历史

  记者从兴凯湖当地渔民口中了解到,目前成为湖边风景线的百万候鸟,曾经是湖边渔民眼中的“鸟害”。在湖边生活了50年的渔民范希湖说,鸟来北方求偶产蛋,兴凯湖里的鱼就成了它们主要食物的一种。鸟抢走了大量的鱼,尤其是“鱼鸭”(鸬鹚),连渔民刚放到水中的鱼苗也要吃,这让渔民的损失很大。

  当时的渔民就用枪打鸟,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前的时候,湖面枪声经常响起,敢飞到湖面吃鱼的鸟越来越少。与此同时,渔民还会深入到湖中以及岸边的树上掏鸟巢,把鸟蛋拿回家中吃。在人为的干扰下,很多鸟就不再回兴凯湖了,兴凯湖上一度鸟少了起来。


  爱鸟:渔民意识的转变

  兴凯湖管委会鸟类监察站负责人刘化金表示,兴凯湖是全世界7条候鸟迁徙主通道中的一条。在兴凯湖的鸟类共有238种,其中有国家一级保护鸟类9种,国家二级保护鸟类37种。从1996年至今16年的时间里,监察站发现湖上的鸟类不断增加,每年都会有新的发现。

  “对于鸟类,近些年我们的意识上发生了转变。”渔民范希湖说,近些年生活水平提高了,大家买鸡蛋是很平常的事,不必再爬到树上去找鸟蛋吃。另外,自从1990年以来,渔民的枪都被收缴了,大家手里没了枪也打不了鸟。在无奈的情况下,渔民发现水鸟吃的鱼多数都是湖深处的,只有一小部分是鱼苗。在兴凯湖上的鸟以雁鸭类为主,这些鸟都吃草和水生物,鱼的损失量也不是很大,时间长了也就不打鸟了。

  刘化金表示,为保护鸟类,兴凯湖管委会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比如为它们建巢,人工增加投食点,还派执法人员日夜巡逻,防止有人破坏鸟窝。保护力度加大了,鸟也就更愿意回到兴凯湖来了。

   护鸟:专家提出两个建议

  对于保护兴凯湖上的鸟类,东北林业大学鸟类专家李晓民教授提了两点意见。首先是建立补偿机制。大雁、野鸭的主要食物以谷类作物为主,雁阵进入农场,导致一大片谷子颗粒无收的情况时有发生,目前推算兴凯湖区域有60万只大雁和野鸭,按每只一年吃一斤粮食计算,一年就是60万斤粮食;鸬鹚等水鸟,对渔民的鱼苗也是不小的威胁。政府保护野生动物,损失不能由农民、渔民自己承担,在外省,野生动物损坏农作物、伤人都是有补偿的,有关部门应参考并建立相关机制。

  另外,在以往的考查中可以发现,只要有一户人家,方圆数公里的地方就都没有野鸟,这大大缩小了野生鸟类生存的空间。之前有人说兴凯湖湖面的面积4380平方公里,足够百万候鸟的生存空间,其实这种说法是不准确的,因为在兴凯湖周边,一些鸟类需要上岸来吃食物,湖面再大,只能容它们休息,却不能提供食物,因此应考虑将湖边候鸟集中地附近的居民迁出,这点可以效仿哈尔滨太阳岛风景区。

首页  上一页  [1]  [2] 

责任编辑:代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