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报5月10日讯 “龙江地处高寒之地,65岁以上的人口比例竟高出全国近1个百分点,这还不足以说明问题吗?”王宇的观点是,地处寒冷地区的黑龙江省是中国的长寿省份之一。
每年春暖花开之时,面对我省大批去海南“候鸟式”过冬的人群纷纷返乡现象,身为黑龙江中医药大学教授、国家首批健康管理师的王宇都会给予密切关注。在新近一篇即将发表的论文《黑龙江省地域养生优势与资源整合——以五常市为例》及相关研究中,她和她的研究生张琪历数龙江人迁徙海南过冬的利与弊,大胆提出“候鸟式”生活方式暗存健康隐患;黑龙江作为我国纬度最高的省份在地域养生方面优势独特而明显。
寒地养生首次得到系统阐述
崔家善论述要点:
●寒地因气候寒冷,可阻止病菌繁殖,少有疾病传播,并有益于增强人们的忍耐力;
●人生活在寒地,早餐以饮奶为主,促进肌体对钙的吸收,有助于健康,患有慢性病的风险相对较低;
●寒地冬季相对漫长,降雪净化空气,为户外运动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王宇研究地域养生理论并进行系统阐述,萌生于寒地养生这个概念。“其实,学术界论述寒地养生早在上个世纪90年代就开始了。”王宇说,“但从养生学角度对此进行系统论述,特别是关于寒带黑土养生度假旅居地的论述,应该始于崔家善。”
崔家善是我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的研究员。在2010年10月的《学术交流》杂志上,他的论文《“寒地黑土”是世界上最宜人的养生度假旅居地》正式发表,这是他专访咨询20余位医学、养生、体育、地理、气象、统计等方面的专家而得出的结论。
省委书记吉炳轩阅后进行了批示,“应深入研究一下这个问题,鼓励学术争鸣。”2011年4月,由省社科联组织、我省高校及理论界的8位专家学者参加的研讨论证会召开,王宇是与会专家之一。
研讨会上,大家形成的共识是,北方人有北方人的养生方式,南方人有南方的养身方式,寒地养生大有可为。
我省环境宜人、绿色资源丰富。
海南“候鸟式”养生并非人人适合
论述要点:
●多年的地域环境造成北方人特有的体质,如耐寒不耐热、喜干恶湿等,突然骤升到零上30℃以上,急剧的温度变化使不少北方老年体弱者无法承受,而出现心跳气短、乏力等症状,或回东北后极易感受风寒导致旧病复发。
●风湿病、痛风病人不适合海南生活。
崔家善的研究结论引发了王宇教授的深入思考。
王宇是黑龙江中医药大学中医系77级学生。留校工作多年后,她的研究视野转向了养生保健方面,1999年获得省科技信息奖的“中华食疗数据库”,就是她带领团队得出的杰作。用专业眼光判断,王宇认为,“寒地适宜养生论”必须引入医学分析视角才有更深入的余地。从此,王宇和崔家善开始了研究上的合作。
实际上,王宇一直在关注着我省大批老年人去海南过冬的现象。据不完全统计,这个人群足足有13万人之多,且大有愈演愈烈的趋势。从表面上看,秋冬季节前往海南避寒,春夏之时再回龙江躲暑,这绝对是富裕起来的北方人非常“时尚”的养生方式。都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可事实上北方的水土为什么却留不住北方人呢?
王宇再一次翻开了中医经典。“人与天地相参也,与日月相应也”,《黄帝内经》中的这句论述是说人要遵循和谐于天地日月四时的变化,只有这样才能健康长寿;古籍有“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之说,这些都是“天人相应观”的理论基础。
现代医学认为,长期生长在一定环境中的人,从遗传基因到生活方式都适应了本地区的环境,形成了一种与该环境匹配的体质特征、身体机能。尤其是东北地区,多年的地域环境造成了北方人特有的体质,如耐寒不耐热、喜干恶湿等。遇上突然骤升零上30℃以上急剧变化的温度,不少北方老年体弱者无法承受。“他们一到三亚因炎热而汗出,阳气外泄,反倒出现心跳气短、乏力等一系列症状;还有一种情况就是,许多老人回到北方后长时间不敢走出家门,因为环境的突变极易让人感受风寒而导致旧病复发。”
王宇总结,海南地区空气湿度达89%、降水多,因而风湿病高发,故有风湿病的老年人不适宜长时间在海边居住。另外,痛风是由于嘌呤代谢紊乱导致血尿酸增加而引起的疾病,而绝大多数海鱼都含有大量的嘌呤,食用海鱼等海产品会引发和加剧痛风病。
“并不是所有的老年人都适合海南‘候鸟式’的生活,其中暗藏的健康隐患还没有广为人知。其实,就在龙江本地养生未尝不是一种最佳的选择,我们倡导就地养生。”王宇建议。
龙江长寿之省揭秘
王宇论述要点:
现代科学对于生物和环境之间关系进行过一系列研究,结果表明,低温使生物细胞的新陈代谢过程变慢,生命反而因此延长,而高温的情况则正好相反。黑龙江省气温虽然较低,但并不是极寒地区,其自然环境并非不适宜人类生存。低温使人体新陈代谢减慢,从理论上讲更有利于长寿。
王宇所言地域养生理论是基于一个新发现的事实——我省是中国的长寿省份之一。
据我国第三次人口普查的数据显示,黑龙江省65岁以上老人占全省总人口的9.23%,2008年全国65岁以上老龄人口为1.1亿,占全国总人口的8.28%。由此可见,我省65岁以上老龄人口竟然高出全国平均水平0.95%。这表明,地处寒冷地区的黑龙江省是当值无愧的长寿省份。
当前,许多人认为气温偏低会影响人体健康,可长寿的人为什么会在地处高寒地区的黑龙江省较多出现?
通过对比研究发现,爱斯基摩人生活在世界最寒冷的地区,长年奔波在冰川雪地,年过50岁还具有青春期的面容和活力;而生活在非洲的马晒族人,虽然其生活方式(游牧生活)及饮食结构与爱斯基摩人相似,但他们的平均寿命却很短。
有人认为,寒地易患心脑血管等疾病,但研究发现,在北极圈内生存的爱斯基摩人并没有心脑血管等慢性病的发生,除饮食和情志因素外,气候也是其中重要因素。“我省也有地方病,但不像热带疾病一样致命或致人残疾;寒地由于气候寒冷,冷得足以阻止病菌和害虫的大量繁殖,因此,很少有较大规模的传染疾病扩散。”王宇说。
此外,我省是大森林省份,这些绿色资源对人大有益处。2010年夏天,王宇前往伊春五营调研。一走进郁郁葱葱的红松林,扑面而来的松香让人呼吸畅快、心旷神怡。王宇解释说,松树、杉树中含有单萜类物资,可促进人体免疫蛋白的增加;植物中散发的一种芳香气态物质,是可止咳、止哮喘的天然药物。
王宇说,“森林空气中负氧离子含量是城市的10-30倍,可致血压下降,情绪好转,具有镇静、催眠、治疗失眠的功效,同时能增进食欲、促进血液循环,能使红血球和血红蛋白含量增加,利于治疗贫血、减少疫病。据实证踏访,我省延寿县的自然地理彰显了神奇的福山寿山地貌、广袤的森林覆盖、超高的空气负氧离子、独特的矿泉水资源和难得的磁场环境五大特色。据统计,2010年该县80岁以上的老龄人口5884人,占全县总人口的2.2%,达到全省平均水平的两倍多,是我省最长寿、最延寿县域的典型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