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5月15日讯(魏景文 记者印蕾) 第二十二次全国助残日即将到来之际,15日,哈尔滨市首届残疾人文化艺术节开幕。艺术节以“共享阳光、绽放生命”为主题,举行一系列文化艺术活动,展示残疾人特殊艺术魅力,丰富残疾人精神文化生活。
百米文化长廊展示残疾人特殊艺术魅力
6米长的《清明上河图》十字绣作品,碎玻璃制成的圣索菲亚教堂工艺品,形态各异的环保盒……很难想象,这些精美的艺术品都出自残疾人之手。
15日,哈尔滨市首届残疾人文化艺术节百米文化长廊展在斯大林公园隆重开展。此次参展作品汇聚了来自我省各地市及哈尔滨市8区、10县(市)300多名残疾人的1600多件作品,包括残疾人书法、美术、摄影、民间艺术等。残疾人艺术创作者借助这些表现形式,讴歌祖国、赞美家乡。
来自全国的80多位艺术家捐赠了90多件书画作品和100多件民间艺术品,拍卖作品所得款项将用于为脑瘫儿童康复救助募集资金。爱心助残单位或以师傅带残疾人徒弟,或以安排残疾人就业,或以捐款、捐物、优惠销售的形式支持残疾人事业的发展。
无障碍电影放映周让残疾人同享“大片”
作为哈尔滨市首届残疾人文化艺术节系列主题活动《让生命绽放—文化无障碍》的重要内容之一,无障碍电影放映周活动于15日至20日在道里区通江街广场举行。届时每天晚上19:00—20:30为市民免费放映无障碍电影,其中残疾人题材电影有《海洋天堂》、《漂亮妈妈》、《特别的爱》,无障碍电影有《非常勿扰》、《紫日》、《喜马拉雅王子》。
无障碍电影共分两个版本,一种是通过重新剪辑增补大量配音解说的方式,让盲人完全了解整部电影的内容,享受电影艺术乐趣;另一个是通过增配字幕方式,让聋人无障碍欣赏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