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八旬老人献墨宝祈福张丽莉。东北网记者 王蕊 摄
东北网5月18日讯(记者 王蕊)张丽莉,一个像花一样的名字;29岁,一个像花一样的年龄,在这个初春的5月,正是你的呼吸融化着在冰城每个人的心,你的最新消息触动全城人民——行动不便的老人、懵懂不经事的孩子、教育系统的同行、不曾谋面的过路人,甚至超越了国籍,他们不为看你一眼,只为了能在离你最近的地方,踏实地为你做点什么,用心脏的最强音,唤起这个五月里最美的女教师!
一大中午,80岁高龄的老人朱学义拎着一个大袋子,步履蹒跚地走进了哈医大一院特设的“张丽莉教师爱心接待室”,没等歇口气,老人便拍着袋子,激动地跟工作人员说:“这里边是我亲自创作的10幅书画作品,我希望将作品留在丽莉身边,作为永久的纪念。”
听到张丽莉的新闻后,老人几天里都没能平静,心里一直想为“这个孩子”做点什么。“第一次看到新闻,这个孩子就牵动我了,她忠于教育,为孩子尽心尽力,我真的很感动。我是个美术师,我能为她做的可能就是我擅长的书画了。”
老人介绍说,他跟老伴都很惦记张丽莉,每天都在电视上关注着,同时,老人也开始创作,用有些颤抖地手完成了画作,其中有2幅是专门为张丽莉写的。由于老伴得了糖尿病,不方便出门,上午吃过饭,老人便单独一人冒着大太阳、坐着公交车赶到了医院。“只要每个人都怀有张丽莉的爱心,向她学习,才能让社会更美好。”

为张丽莉开路的“的哥”送来捐款。东北网记者 王蕊 摄
到了下午13时许,15名身穿制服的“的哥”走进了接待室,王春雨就是其中一名,他告诉记者,这几天他们哥几个聚在一块的时候就商量着要来,今天每个人就把上午出车的收入带来送给张丽莉老师。“还有那些没能过来的兄弟,他们一共凑了7100元,让我们一块带来了。”
对于王春雨来说,这已经不是第一次来看张丽丽老师了。5月13日,媒体报出了张丽莉老师将在当晚从佳木斯市转院到哈医大一院时,王春雨也听到了这个消息,那天晚上,他与同公司的几个“的哥”一起驱车来到了哈尔滨的高速路口,车队打着车灯,在入城口守着,为张丽莉开路。“那时候听说她要来哈尔滨就挺激动的,心里就想着能去迎接她已经很安慰了。”王春雨憨笑着说到。
当天下午,3名韩国友人在翻译的陪同下来到捐款接待处,他们为丽莉老师捐助了1000元钱,并一再嘱咐工作人员,务必要代为转达对丽莉老师的问候和祝福。在与翻译沟通过之后记者了解到,他们是来自韩国京畿道的访问团,就在来哈尔滨之前,张丽莉老师的事迹在韩国的电视台上报道了,然而爱心不分国界,他们依然被张丽莉的善举所触动,刚到哈尔滨就先到这里来看望她。
当他们离开后,记者看到,他们在登记本上写下的却是“韩国友人”的字样。而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在看望张丽莉的人群中,叫不上名字、匆匆离开的大有人在,背着书包拿着自己零用钱的大学生,刚刚做完手术、被搀扶而来的80后女孩,扔下2万元转身就走的七旬老大娘……这些身影似乎每分钟我们都能在捐款箱前看到,每天都有数不清的感动人物!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愿望:张丽莉老师能够早日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