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地方新闻  >  大兴安岭
搜 索
大兴安岭地区十八站林业局唱响创业致富欢歌
2012-05-18 18:32:29 来源:东北网  作者:侯巍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5月18日讯(记者 侯巍) 大兴安岭地区十八站林业局十八站森林资源管护区党总支现有职工156人,党员29人,党总支下设机关党支部和综合党支部。近年来,管护区党总支坚持“把资源管起来,让百姓富起来”的发展战略,以“企业增效、职工增收”为目标,以深入开展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为载体,不断强化党组织服务功能,打破传统党组织设置模式,把党支部建在产业链上,使基层党组织与产业发展有机融合在一起,实现了支部带动致富和党员带头致富效应在产业链条上不断延伸,如一面面鲜红的旗帜,引领职工群众在青山绿水间唱响了一曲激昂奋进的创业致富欢歌。

  组织引领,把支部建在产业链上。管护区党总支综合党支部由扑火队、管护队、各管护外站党员组成,针对扑火队员夏季转产无活干,工资收入较低,队伍流动性大、不稳定的实际,为凝聚职工队伍,增加职工收入,管护区党总支采取参与而不干预、引导而不主导、协办而不包办的方法,积极搭建起以党总支为中心,以党支部为支点,以产业基地为触角的党建工作网络,将党建工作重心下移,大力推行“党支部+基地+职工”的新型党建工作格局,实施以队员为主体,以职工集资入股的形式,在“65”管护站建起了集冷水鱼养殖、黑木耳种植、生猪养殖等为一体的综合养殖基地,将综合党支部建在了产业链上,实现了“产业链延伸到哪里,组织服务就跟进到哪里”。目前,综合养殖基地总投资一百八十万元。建成猪舍4栋,1576.8平方米;库房2栋,316平方米;宿舍、食堂1栋,187.5平方米;榨油房1栋280.8平方米;冷库1栋,91平方米。设计养殖规模为1000头生猪,现存栏400头,养殖袋装木耳15万袋,冷水鱼10万尾,为扑火队员增收致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双带”助推,把职工聚在产业链上。为有效促进职工创业增收,综合党支部按照党总支的要求,积极开展以“支部带动致富和党员带头致富”为主要内容的“双带”活动,分战线成立了特色养殖、木材生产、营林生产、林下资源、商服运输等5个党小组,落实责任人和工作人员,做到帮扶到户、责任到人。及时建立《职工创业增收致富成长档案》,真实记录职工的创业增收情况。党员于瑞国在袋装木耳养殖初期存在畏惧心理,为打消他的顾虑,党支部班子成员带头入股,待养殖成功后全部将股份撤出,无偿转让给其经营,于瑞国接手后吸纳了五名管护职工,开始了6名职工的股份制经营之路。如今,于瑞国已实现养殖木耳15万袋,实现收入达10余万元;在他的带动下,又有7名管护员加入到了黑木耳的养殖行列。通过“双带”活动的开展,涌现出木耳养殖大户于瑞国、生猪养殖大户王志明等一大批增收致富典型,推动了管护站经济蓬勃发展,目前,在“46”、“56”两个管护站养殖蜜蜂80箱,在“十七”干线管护站养猪40头,养家禽100只,在哈拉巴奇管护站养羊20只;特色产业茁状成长,形成了一站一品的发展格局。

  扶持护航,把职工富在产业链上。为使职工创业增收致富之路更加广阔,管护区党总支出台了四项优惠政策。即:转产后从事自营经济的其福利待遇与其他职工一样;对困难职工在部分物资上免费供应;闲置的厂房无偿给创业者使用;管护区的家庭致富储备金无息借给创业者。为扫除管护站职工创业增收障碍,多方筹措资金10余万元,为7个管护站配备了太阳能发电设备,打了深水井,解决了多年困扰管护站用电难、吃水难的问题。架设提升技能之桥,为7个管护外站分别送去了“移动书箱”,举办各类培训班10余期;针对职工创业资金短缺的实际,管护区领导班子还无偿为职工提供贷款担保8万元;并及时在人力、物资、运输等方面给创业者大力扶持。管护员袁升久有心想养猪,但缺少劳力和木料,党支部领导得知后,为他解决木料、钢钉等材料,组织人员帮他盖猪舍,使其当年投产,当年见效,实现年收入达2万元。在扶持职工创业工作中,管护区党总支为职工解决实际问题19件,为职工群众办实事好事50余件。党员提合理化建议37条,为管护区节创价值20余万元;目前,管护区有125人从事创业增收,特色产业实现产值123.5万元,同比增长23%,职工人均纯收入达到2.2万元,同比增长26%。

责任编辑:代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