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社会万象  >  民生
搜 索
“内外兼修”提素质——哈市在“创文明城市”中“蝶变”
2012-07-04 10:36:58 来源:东北网-哈尔滨日报  作者: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7月4日讯 城市文明有如一个生命体,吐故纳新,在传统与时代的融合中获得新生。

  百年间,中西合璧的丰厚文化底蕴铸就了哈尔滨“开放包容、时尚活力、诚信敬业、和谐奋进”的城市精神。

  今天,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宏大目标又为冰城注入了赶超先行城市的内生动力。

  对哈尔滨而言,“创城”不仅是一个超越自我的“蝶变”过程,也是一次“内外兼修”的主动冲刺。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哈尔滨将在提高城市文明程度和市民文明素质的“创城”征途上不懈前行。

  “最美群体”构筑城市文明内核

  谢尚威奋力一接,救下坠楼少年,成为冰城“最美叔叔”;舍身救学生的张丽莉来哈救治,得到冰城人的爱心护佑,称她为“最美教师”;高铁成冲入火海关闭火源被烧伤,哈尔滨人为之感动,敬他为“最美军人”;26路公交车司机于迎军昏迷前卸下满车乘客,确保了人车安全,被称为“最美司机”……

  今年以来,这些“最美”英雄频频与哈尔滨交集,他们要么出自冰城,要么感动冰城。英雄壮举与哈尔滨城市精神共振共鸣,不仅构筑起哈尔滨城市文明的内核,

  也成为冰城“创城”路上的一道动人风景。

  “最美群体”在冰城的涌现并非偶然,其实,这正是哈尔滨扎实开展精神文明建设结出的硕果。多年来,以“讲文明树新风”活动为主题,哈尔滨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文明创建活动。

  ——围绕庆祝建国60周年、纪念建党91周年等重大活动,组织开展了“讲文明树新风,争做冰城好人”、“颂歌献给党——爱国歌曲大家唱”、“欢乐在社区,和谐好邻里”等形式多样、各具特色的主题创建活动。

  ——围绕“三大创建”活动,在社区广泛开展了创建文明社区、文明行业、文明单位、文明窗口、军警民共建共育和“绿色楼道”、“和谐好邻里”、“十星级文明户”、“五好文明家庭”、文明风景旅游区等评选活动。

  ——围绕加强社会诚信体系建设,在党政机关开展了“争先优、补短板、强问责”创建首善机关主题实践活动;在企业开展了“诚信哈尔滨”、“货真价实满意店(街)”主题实践活动;在窗口单位开展了“文明窗口”、“文明使者”创建活动。

  ——围绕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积极推进市民文明素质3年培训计划,组织“道德模范”、“身边好人”和“感动哈尔滨”人物(群体)评选活动,大力弘扬以路桥精神、环卫精神、交警精神和公仆精神为代表的哈尔滨时代精神。

  ——围绕“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道德规范,广泛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志愿服务活动、“市民道德大讲堂”活动和以“整治环境、维护秩序、文明旅游、文明餐桌”为内容的文明大行动。

  这些活动有效地规范了市民言行,提升了市民素质,在潜移默化中提高了整个城市的文明程度。


  志愿服务尽展冰城外在性格

  在外地人看来,哈尔滨是一座“热血之城”。

  从2003年至今,哈市的临床用血不仅全部来自义务献血,而且还对外省市支援,实现连续9年无“血荒”。汶川大地震中,源源不绝的“冰城血”驰援灾区。这感人一幕的背后,是走在全国前列的哈市义务献血志愿服务活动。

  近年来,哈市不断创新形式,丰富内容,扎实有效地组织开展了以“关爱他人、关爱社会、关爱自然”为主要内容的志愿服务活动,不断弘扬“学习雷锋、奉献他人、提升自己”的志愿服务理念。

  各项志愿服务活动的常态化是哈市志愿服务的一大亮点:“文明大行动”、爱国卫生运动、义务植树等志愿服务活动倡导绿化美化家园;志愿者“文明交通行动”宣传交通法规,维护交通秩序,引导文明乘车;创建共产党员先锋岗、青年文明号、文明窗口等志愿服务活动提供了优质服务;“平安志愿行动”服务哈夏会、哈洽会等大型活动;“学雷锋纪念日”、“公民道德日”等志愿服务活动提高文明素质,引导广大市民自觉养成良好生活习惯。

  目前,哈市注册志愿者人数达50万人,占全市建成区人口的11.67%,位居全省第一。同时,各区、街道、社区组建了志愿服务大队、分队和志愿者服务站,形成了志愿服务的网格化。

  如今,在哈尔滨提起志愿者服务队,每个人都能如数家珍地说上几支:“李庆长共产党员服务队”、“王殿海党员义工志愿服务队”、“夕阳红老年志愿者服务队”、“洪润浩青年志愿者服务队”、“王晓明献血志愿服务队”、“巾帼的姐志愿服务队”……

  这些志愿者服务队不仅成为展示哈尔滨城市性格的靓丽名片,也成为引领社会风尚、弘扬志愿服务精神的活广告。


 

  重小节提素质方能“内外兼美”

  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这个“养”不仅仅指养育生命,也同样养育品格、气质、风度。

  寒地黑土,古道热肠。提到哈尔滨,人们总会联想到仗义、豪迈、爽快这些地域品格。但仗义、豪迈、爽快的另一种解读,就是缺少细节上的认真。

  小节上的缺憾,是哈尔滨“创城”中的一道绕不过去沟堑。比如,进入夏季的哈尔滨,每天晚上在大街上,都会看到光着膀子横晃的“膀爷”;飞驰的车流中,会看到胆大的“英雄”,钻着车缝横穿马路;很多小区门口,都有衣着光鲜的男士女士,随手把垃圾袋丢在路旁;很多景区的草地上,都会留下豪爽客随意丢弃的垃圾、纸盒、塑料袋……

  “缺少细节的城市,给人的感觉往往是文明未开。”市民郁心说,“谢尚威、张丽莉的事迹感动了冰城,但对绝大多数市民来说,很少有像他们那样舍身取义的机遇,学习他们的精神,更多的是要从生活的细微处入手,从细节上打造文明习惯。

  郁心说,不随地吐痰便溺、不乱丢垃圾、不横穿马路……这些看上去很小的事情其实并不“小”。“如果我们的市民都做到了这一点,我们的群体性文化中,就会脱离粗俗,就意味着冰城人豪迈的大节大义与细节处的文明入微融为一体。”

  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市民文明素质至关重要。《全国文明城市测评体系》在创建健康向上的人文环境方面,对市民文明行为和社会道德风尚均有较高要求。

  “创建的最难处在于人的素质。”省社科院研究员董鸿扬说,“提高市民的公共文明素养,要把教育与管理的重点放在城市公共领域,树立法规的权威,对于违反公共领域法规的行为严管严罚,增强市民对自身公共文明素养自律的主动性;也要高扬哈尔滨城市精神,凝聚城市文化资源,以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为载体,润物无声地提升市民文明素质隘口,引导市民的文明素质从恪守‘底线伦理’不断向‘内外兼美’升华。 ”

首页  上一页  [1]  [2]  [3] 

责任编辑:张广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