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凯湖日出。高学武 摄
黑龙江日报7月18日讯 7月15日至17日,以绿色发展、生态保护为主题的“2012中国·鸡西兴凯湖绿色发展研讨会”举行。国内政界领导、专家学者、企业界精英和新闻媒体百余人相聚兴凯湖畔,共同分享了符合鸡西实际、突出鸡西特色的绿色发展模式。其概括起来就是以创新驱动主导绿色发展,以生态文明引领绿色发展,以普惠民生推动绿色发展,努力将鸡西建设成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的绿色矿区、生态城市、宜居家园。
盛夏的鸡西,满目滴翠,处处绿海。行驶在边城大地上,蓝天白云下,绿树丛荫中,一股股清新之风扑面而来,令人心旷神怡。将绿色梦想照进现实,鸡西正在实现着由发展理念到发展模式的加速蜕变,绿色发展取得了不俗的业绩:城乡生态建设如火如荼,园区经济方兴未艾,民生保障亮点纷呈……
图为俄罗斯生态专家在兴凯湖保护宣言板上签名。周军 吴树江摄
一个理念 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
鸡西因煤而兴,也曾一度为煤所困。以煤炭为主导、结构单一的产业格局,“资源依赖症”产生的“挤出效应”,制约了其它产业的发展,给全国、全省带来了光和热,却污染了鸡西人自己。严峻的发展形势让鸡西人醒悟:必须未雨绸缪,超前谋划,推进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坚持走绿色发展之路。
去年9月,中国·鸡西绿色发展研讨会打出绿色发展大旗,要为子孙后代留有余地的发展,营造了上上下下、方方面面共同致力于鸡西大发展、快发展、跨越式发展、可持续发展的氛围,通过与180多位企业家的交流,形成了兴凯湖绿色发展宣言,即:坚持绿色发展,也是鸡西人对自我传统发展的一次反思、一次扬弃、一次自我完善。这是一次思想的盛宴,是一次高端的对话,是一次智慧的交流。去年底,好消息传来,兴凯湖保护工程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温家宝总理就兴凯湖生态保护做出重要批示,为保护兴凯湖提供一次重大机遇。
坚持用循环、生态、低碳、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来指导全市的发展,去年,鸡西市委十一届十一次全会和市第十二次党代会,逐步理清了鸡西绿色发展的思路,明确提出要“高举绿色发展大旗,加大转型力度,加快发展步伐,努力把鸡西建设成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绿色矿区、生态城市、宜居家园,建设成为黑龙江东部地区中心城市”的宏伟蓝图和发展思路,概括起来就是“一杆大旗、两个目标、六个毫不动摇、六大建设”。“一杆大旗”,就是高举绿色发展大旗。既要发展速度,又要发展质量和效益;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既要照顾当代,也要照顾后代,而决不是那种“吃祖宗饭、造子孙孽”的发展。这是鸡西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生动实践。“两个目标”,一个是建设中国北方的绿色矿区、生态城市、宜居家园,这是全市200万人民对幸福生活的美好期待;另一个就是把鸡西建设成为黑龙江东部地区中心城市,这是鸡西人民站在全省发展的大格局下审视鸡西、定位鸡西的战略选择。“六个毫不动摇”,就是毫不动摇地坚持解放思想、毫不动摇地坚持绿色发展、毫不动摇地坚持为人民谋福祉、毫不动摇地坚持改革创新、毫不动摇地坚持对外开放、毫不动摇地坚持争取国家政策支持,这是实现鸡西人确立的发展目标、宏伟蓝图的重要保证。“六大建设”,就是致力于推动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文化建设、生态建设和党的建设。在经济建设方面,重点打造“动力之城”、“煤机之城”、“中国石墨产业之都”、“边境生态旅游休闲度假胜地”和黑龙江东部较大的边境贸易中心、口岸商品和物流集散中心、沿边旅游贸易中心,努力建设“经济强市”。在社会建设方面,切实加大民生工程投入力度,让200万鸡西人民过上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努力打造人人安居乐业的幸福家园。在文化建设方面,着力传承鸡西地域文化,打造鸡西文化品牌,弘扬鸡西核心价值观,努力建设“文化大市”。在生态建设方面,实施五大工程,即保护兴凯湖、治理穆棱河、开展退耕还林、推进城市绿化、整治环境污染,把鸡西建设成为蓝天白云、绿水青山、地洁气爽、鸟语花香、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城市。
一条路径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
近两年,鸡西市打出“大美兴凯湖、活力鸡西城”的名片,从“百湖工程”、“滨水城市建设”到“三供两治工程”……一系列“组合拳”连绵不断。鸡西在绿色发展道路的设计上,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依托改革创新,紧扣民心向背,注重全面、协调、可持续,力求找到一条科学发展的新路子——既能优质、高速地发展经济,又能实现共同富裕,让广大人民群众从内心感到满意。
大界湖、大界江、大湿地、大森林赋予鸡西生态优势。鸡西有各级各类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11处880万亩,湿地548万亩。特别是烟波浩淼的中俄界湖——兴凯湖,已成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国家地质公园、国家人与生物圈保护区、省级风景名胜区。
意识到目前的优势资源的保护正是明天惊现天下的品牌,“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鸡西人正努力把兴凯湖建设成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之湖;加强中俄合作、促进中俄友好的友谊之湖;湖水浩瀚、碧波万顷、水鸟翔集、锦鳞游泳的大美之湖。
为了把鸡西的生态旅游休闲度假资源推向全国,鸡西市在全国率先采用市场化的办法,面向国内外公开招投标,编制了以兴凯湖—北大荒文化、虎头地下要塞—乌苏里江—珍宝岛为重点的精品旅游景区景观规划,构建了以城区为中心的一湖(兴凯湖)、一江(乌苏里江)、四山(麒麟山、凤凰山、蜂蜜山、金刚山)旅游发展大框架。界江界湖养生游、森林湿地生态游、历史文化红色游、鸡西农家风情游、北大荒知青返乡游、中俄边境跨国游、矿山文化体验游、兴凯湖极地印象游等多元化旅游发展格局正在趋于成熟。
作为穆棱河综合治理改造项目之一,水上公园建设是鸡西市为“加快推进滨水城市建设”、“以水兴城富城丽城”而实施的一项惠民工程。园内规划设计最大限度保留了原有穆棱河湿地、农田等自然生态环境基础,以自然亲水,健康休闲为主题的水上公园、中轴广场、沙滩广场呈现出具有北方自然特质、适应北方气候特点,集观赏性、知识性和娱乐性于一体的水上娱乐观光区。
在鸡西星罗棋布的“百湖工程”现场,一座座风格各异的碑牌令人眼前一亮。目前,全市已完成现状湖挂牌树碑69个,完成计划的87%;完成新(扩)建湖10个,完成计划的100%。13座湖除险加固工程建设已有12座开工建设。
一种模式 “三大战略”赢得“三个兼顾”
整洁清爽的楼宇,鲜花绿树簇拥的街道,推门可见的公园绿地……鸡西“出落”得越来越“水灵”,越来越宜居。无论大街,还是小巷,都是表里如一。
通过推进实施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目标、以产业转型创新为支撑、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基础的发展“三大战略”,形成了兼顾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综合发展模式。
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推动产业转型创新,增强发展动力。鸡西坚持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煤炭、煤机等传统产业,发展精深加工,引导传统产业向高端化发展;培育发展石墨、风电等为重点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打造“动力之城”、“煤机之城”和“中国石墨产业之都”。加快发展医药、冶金、食品、建材等非煤替代产业,推动产业提档升级;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注重推动重大技术突破,注重增强核心竞争力,争取国家高科技项目更多地摆放鸡西,努力把鸡西建设成高科技产品的试验基地、高科技产业的示范基地。
实施生态带动战略,大力推进生态建设,强化环境保障。实施“生态鸡西”行动计划,实施“六大工程”,即保护兴凯湖,治理穆棱河,开展退耕还林,推进城市绿化,矿山环境修复,整治环境污染。力争通过3~5年的努力,使鸡西市中心城绿化覆盖率达到45%,环境空气质量二级以上天数提高到90%,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提高到100%,城镇污水处理率提高到85%。目前,在兴凯湖的生态保护上,已经出台了兴凯湖生态保护的7个政府令,实施了湖岗风沙口生态治理工程,对湖岗侵蚀严重的重点地段实施护岸工程,启动实施了退耕还湿、撤并村屯连队、保护湖堤、实施生态移民等工作。穆棱河沿岸将被打造成具有鸡西特色、风景优美、普惠民生的现代化滨水城市新区;在退耕还林上,提出凡是在山头、半山腰、25度以上山坡开地的,2012年底必须全部退完,15度至25度山坡开地的,“十二五”期间必须全部退完,今年已完成退耕还林面积3.8万亩,是年计划的139%。
实施民生促动战略,着力保障改善民生,增进人民福祉。既要做大“蛋糕”,也要分好“蛋糕”。切实加大民生工程的投入力度。2011年,市财政用于民生投入28.8亿元,占财政总支出的30%。集中为群众办了7个方面、20件实事。切实解决困难群众住房问题,加快推进“三棚一草”改造,累计完成城市棚户区改造228万平方米、煤矿棚户区改造330万平方米、农村泥草房改造182万平方米。建设廉租房4.68万平方米、经济适用住房13.9万平方米。
16日,在鸡西市与省林业厅、中国人民大学联合举办的2012中国·鸡西兴凯湖绿色发展研讨会上,来自联合国及有关国际组织、俄罗斯、韩国以及国内有关方面的代表,相聚兴凯湖畔,共商绿色发展,共议生态保护,就兴凯湖保护达成共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