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社会万象  >  民生
搜 索
12岁救人少年:张丽莉是我的楷模
2012-07-20 09:32:21 来源:东北网-哈尔滨日报  作者:张威 刘姝媛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小伟豪写的日记。

《12岁少年三次入水救起34岁男子》连续报道

  东北网7月20日讯 “常伟豪见义勇为的举动并不是偶然的,这与他良好的家庭教育和学习环境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说起常伟豪勇救溺水男子的事迹,他的班主任老师邹欣并不意外。记者经过深入采访了解到,常伟豪从小就深受家庭环境的熏陶,受到良好的思想道德教育。他最喜欢的人就是张丽莉老师,并希望自己成为像她那样的人。

  每天读报一个小时,被张丽莉老师事迹深深感动

  常伟豪出生在一个知识分子家庭,从小在爷爷奶奶身边长大,爷爷奶奶都是老党员。从常伟豪懂事起,奶奶每天都要给他读一个小时的报纸,让他了解时事新闻,培养他的阅读理解能力,上学以后小伟豪就开始试着自己阅读。起初,对于时政稿件小伟豪并不太感兴趣,可是随着理解能力的增强,他对时事新闻越来越喜欢。“小伟豪最愿意读的就是一些见义勇为的报道,尤其近期张丽莉老师的事迹对他触动很大。”常伟豪的奶奶告诉记者,他将张丽莉的报道收集起来,还写了很多读后感和日记。

  常伟豪的日记中这样写道:“张丽莉是最美女老师,是大家的楷模,我一定要向她学习”,“同学们都在等待着丽莉老师的康复”……对于一些闪光的人物和事件,常伟豪有着自己的理解和感悟,他把一些书中触动他心灵的句子认真摘抄下来:“当孩子从一个分享的行为里感受自己给他人带来的快乐,这个分享行为就促进了他的成长,他感受到了自己的价值,也就想方设法更多地与别人分享,以获得精神上的成就感。”

  姑姑是常伟豪的骄傲,本报对她的事迹曾予报道

  常伟豪的姑姑常玥一直是激励伟豪成长进步的榜样。小伟豪珍藏着《哈尔滨日报》1986年9月27日刊发的一篇名为《天生我材必有用——记残疾青年常玥和她的录用者》的报道。报道里提到身残志坚的残疾人常玥就是常伟豪的姑姑。常玥身患残疾,但是以顽强的毅力自学了一手好算盘,并获得省珠算协会颁发的证书,成为当年五千多名应届职业高中毕业生中唯一的共产党员,毕业后被一知名企业破格录用,成为发奋图强、刻苦学习的典型。常伟豪告诉记者,自己是个有志气的男子汉,姑姑是他的骄傲,也是全家人的骄傲,姑姑的事迹一直激励着他。“我有着健全的体魄,有着比姑姑更加优越的条件,没有理由落在后面。”

  妈妈也是常伟豪的骄傲。小伟豪的妈妈吴朝霞是哈市一股份制银行的高级管理人员,是全省“三八红旗手”。吴朝霞把她获得的很多荣誉证书摆放在书架上,用这种方式潜移默化地激励着小伟豪。“妈妈常常告诉我,这些荣誉都是用自己辛勤的劳动换来的,没有人可以随随便便成功,只有付出才会有回报。”看到妈妈每天日以继夜地勤奋工作,小伟豪深深懂得了其中的道理。


 

  老师眼中的好孩子,同学心中的好榜样

  邹欣老师告诉记者,常伟豪是一个内向的孩子,平时不善言辞,但是心地善良,乐于助人。今年6月,学校举行趣味运动会,其中新增设的“多足跑”项目具有一定难度,尤其带头跑的同学更是要承担风险,常伟豪自告奋勇报名带头领跑。在比赛中,常伟豪摔了几次,腿都磕破皮了,但是他不顾自己的伤势,坚持带领同学跑到了最前面。

  坐在常伟豪后座的袁瑞右同学告诉记者,伟豪是班里最勤劳的同学,每次值日,他都抢活儿干,冲在最前面,经常替同学劳动。在学校组织的“学雷锋日行一善”评比中,常伟豪一直名列前茅,他是同学心目中的“小雷锋”。

  -有一位英雄,他叫吴斌,是一名长途车司机。从无锡到杭州的路程中,有一个不明飞行物,飞向吴斌,当时玻璃刺破了他的肝脏,他还是完成了停车。之后,他倒下了,这是一位真正的英雄。

  -那是一个炎热的夏天,我去买东西的时候,看到街上有一个可怜的乞丐。正当我犹豫给不给钱的时候,有一个人走到了乞丐的面前,毫不犹豫地给了乞丐100元钱,然后转身就走了。当时有人说这个人装大款。我心想:“这不叫装大款,这叫有爱心。如果世界上多一些这样的人,就会少一些乞丐。”于是我掏出一元钱给了那个乞丐。

  ——摘自小伟豪的日记

  常伟豪(右一)和父亲(左一)看望滕宪勇,3人观看常伟豪救人的新闻报道视频。本报记者赵亮摄

  小伟豪再次探望被救男子

  被救起的溺水男子滕宪勇已脱离生命危险

  本报讯(张威记者刘姝媛)常伟豪见义勇为的事迹不仅牵动着广大市民的心,更是无时无刻不在触动着被救溺水男子滕宪勇的心。他每天都在阅读媒体关于常伟豪的报道,除了对这个小救命恩人怀有深深的感激之情外,滕宪勇还对这个勇敢善良的孩子表达了由衷的祝福。

  19日,记者在省医院见到了正在治疗中的滕宪勇。他已经从急诊室的重症监护室转移到了呼吸内科病房。虽然脱离了生命危险,但是他双肺感染,还有发生并发症的可能。滕宪勇告诉记者,从他入院以来,小伟豪已经和爸爸来探望他两次了,每次都带着水果和食物。小伟豪不太爱说话,从来没有在他面前主动提过自己救人的事。当滕宪勇和家人表达对他的感谢之情时,小伟豪就腼腆地藏在爸爸身后。小伟豪的爸爸常琦告诉记者,孩子一直惦记着滕宪勇的身体状况,得知滕宪勇已经脱离了生命危险才不吵着去医院了。

  “小伟豪的报道我每天都在看,这才对这个给了我第二次生命的小恩人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原来他已经不是第一次救人了。”滕宪勇说,每次他都想仔细地询问小伟豪当时救他的具体情况,但是父子俩都会轻描淡写地“敷衍”过去,就连小伟豪的姓名和学校都是他从报纸上得知的。

  据滕宪勇的妹妹介绍,她们是呼兰县人,家庭贫困,父母年迈,身体也不太好。滕宪勇的妻子还身患残疾,因此全家的重担都落在滕宪勇一个人身上。他在哈尔滨做小买卖。到目前为止,父母还不知道滕宪勇受伤的事儿,只有怀有身孕的妹妹在照顾他。滕宪勇告诉妹妹,等他痊愈了,要带着家人好好感谢一下小伟豪,同时也祝福这个勇敢善良的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

 

[1]  [2]  下一页  尾页

责任编辑:张广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