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东北网7月30日讯 在群众“最盼”上赢民心,在群众“最急”上见真情,在群众“最需”上办实事——道里区委在创先争优活动中,紧紧围绕服务群众这一根本,“虚”功实做,不断创新,用真诚服务赢得群众的信任,使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不断增强。
贴心服务化“虚”为实
7月15日,新城社区会议室里气氛热烈,这里正在召开社区“四方”联席会议。
会议由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刘静主持。与会的四方分别是社区党组织、居委会、业主委员会和物业公司。
在“四方”的协商下,小区的环境清理很快形成解决方案:由社区组织党员志愿者清理垃圾,物业公司负责出车拉运,业主委员会通知小区居民移走占道车辆。
所有工作都得到有条不紊的安排,党员、群众迅速“集结”到位,仅用一个下午时间,就将小区环境清理得干干净净。
以社区党组织、居委会、业主委员会和物业公司“四方”为主体,共同参与社区管理。这是道里区推出的“四位一体”工作模式。前不久,这一做法被市委、市政府授予“振兴哈尔滨优秀创意奖”。
“这种模式是针对物业管理缺位、业主自治无序、社区自治水平受限等问题设计的。”刘静说,“更重要的是,‘四位一体’还解决了基层党建工作缺少‘抓手’的问题,化虚为实,让党组织在为群众服务中充分发挥作用,赢得了群众的信任,增强了凝聚力。”
在道里区,像“四位一体”这样推陈出新的基层党建模式还有许多:在江桥社区,每逢周末,有一技之长的党员就会来到社区服务中心,当一天“值班书记”,为居民免费服务;在抚顺社区,带着“王殿海党员义工服务队”袖标的志愿者每天在庭院、小巷里巡逻,为群众守护平安;在新阳路街道办,“党员再就业110”成为当地最火的求职热线,无偿为社区每一位下岗者找工作……
在常人看来,党建工作是一项“务虚”的工作。如何把这项工作做深、做细、做出实效?道里区的办法是“虚”功实做,因地制宜创新党建活动载体,不断提升党建工作的实效性,使党建工作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目前,全区19个街道办、108个社区立足健全完善服务民生工作体系,
以落实“环境、安全、扶贫助困”三大任务为重点,先后成立了416个“民生融入型”党支部和1800多个特色党小组,将党组织活动与服务民生工作融为一体。全区1400多名机关党员干部在双休日走进社区担任“值班书记”,成为社区和谐的中坚力量。
硬投入提升软环境
2010年9月26日,榆树镇望哈村村民活动中心落成。当地村民兴高采烈地敲锣打鼓、燃放鞭炮,庆祝着自己村党支部有了“家”。
至此,道里区42个行政村都拥有了集办公室、远程教育站、党员服务站、文体娱乐、便民服务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活动场所。
在基层党组织活动场所建设上,道里区舍得以硬投入打造出优良的党建软环境。
随着道里区经济社会发展不断提速,经济实力不断增长,区委针对基层党建工作的投入明显增长。几年来,道里区累计投入6000余万元,建成13个千米以上社区服务中心,占全市总数54.2%,创建四星、五星级和谐社区17个,其中工程、抚顺、乡政、海富康城等社区成为全国精品社区。
道里区每年投入200万元用于街道社区、乡镇农村党务干部培训经费;投入108万元用于基层党组织活动经费;把1086个中直、省、市机关、企事业单位纳入共建网络,争取社会各方面共建投入3600万元;出资150多万元,为108个社区和42个农村党组织统一制作党建工作目标板、订阅党报党刊。
“抓好党建是治本之策,加大投入是政府应尽的义务。”道里区委书记郭冀平说,“到今年底,道里区千米以上的社区服务中心将会增至19个,每个街道办一个,实现全覆盖。”
不抓党建就是失职
大力推行“网格化”布局、“课题制”推进、“项目化”管理和“典型群”牵引的管党方法;开展“党员守夜送平安”、“党员爱心门铃”、“党员环境整治先锋行动”、在职党员“值班书记”活动……翻开近年来道里区党建工作大事记,首创的载体活动层出不穷。
丰富多彩的党建活动源自于道里区委常委班子的共识:党组织建设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保障,区委不抓党建就是失职,抓不好党建就是不称职。
围绕“争创全国创先争优活动先进区委”工作目标,道里区委着力从落实管党责任、强化组织功能和整合党建资源等基础工作做起,实行“三级联述联评联考”制度和群众满意度测评等办法。
道里区还创新推行党建考核评价机制,对党建工作责任主体、任务目标等提出明确要求,指导各级党组织找准定位,明确目标,服务大局、争创先进,呈现出功能定位清晰、组织体系完善、党员管理规范、目标任务明确、责任主体到位的崭新局面。
强组织,增活力,促发展,惠民生。如今,道里区3万名共产党员、1162个基层党组织,在打造全省、全市“商务门户区和宜居先行区”战略指引下,正投身于如火如荼的“中兴”新跨越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