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光村泥草房改造后旧貌换新颜。
黑龙江日报8月28日讯 姜玉坤是七台河市茄子河区铁山乡五星村农民,每天,69岁的他都会来到正在施工中的那属于自己、即将入住的五星新村别墅前当“监工”,望着这二层小楼,想着现在住的草房,姜老汉觉得像做梦一样。
七台河市坚持政府主导、农民主体、合力推进原则,把农村泥草房改造与新农村建设、与城中村改造、与农村残疾人危房改造有机结合起来,整合力量,有序推进。至今年年底,七台河市区将正式告别泥草房,比全省提前5年完成农村泥草房改造任务。七台河市泥草房改造工作全省领先。
据介绍,自2008年以来,七台河市已完成泥草房改造任务1.94万户,整村改造17个村,建成农村公寓68个。该市计划今年改造农村泥草房5000户,12月前将全部完成。届时,全市农村将全面消除泥草房,大大加速城乡一体化进程,让城乡人民共享幸福之城建设成果。
充分尊重农民意愿
七台河市确定茄子河区中心河乡、铁山乡,桃山区万宝河镇,新兴区长兴乡,勃利县双河镇、大四站镇和金沙新区七个乡镇为小城镇建设试点镇。泥草房改造工作是七个试点小城镇建设的重中之重。
坚持规划先行,在规划布局上,坚持“撤并自然屯,壮大中心村,发展小城镇”的思路,农房改造和建设从中心村、行政村或较大的村开始,坚持集约利用土地,引导农民到中心村建房,使腾挪出的土地复垦利用。对农房的布局、式样、功能、面积、用材做到统一规划,科学设计,市建设部门还组织设计一批具有特色、节约用地、环保安全、经济适用的农村图纸免费提供给建房农户,并在工程、技术以及质量方面给予指导。
七台河市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引导农民发扬自力更生精神,克服等靠要思想,把农村泥草房改造转化为农民自觉行动,通过自身努力,改善居住条件,建设美好家园。在统一规划的前提下,让农民在泥草房改造地点的落实、标准的选择、质量的监管等方面实现自我管理。各区县都确定一批试点村,建成泥草房改造的示范村,用活生生的例子来引导农民,激发其进行泥草房改造的积极性。
政府补贴 村企共建
说起自家2年前住进的砖瓦房,李忠国仍是激动不已。
李忠国身有残疾,他家的泥草房当时已经破旧不堪开始下沉,但李忠国自家无力盖新房,依靠泥草房改造优惠政策和农村贫困残疾人危房改造政策,李忠国得到了住房改造补贴款,“1+1”认穷亲帮扶单位又帮他解决了水泥、钢筋等建筑材料。那年国庆期间,李忠国家新盖的砖瓦房上梁了,李忠国特意请人写了一副对联贴在新房门上:“架金梁广得高朋助力,立玉柱多谢政府帮忙”,横批是“共产党好”。
资金,是实施农村泥草房改造的核心问题。对于所有农村泥草房改造农户,由市区两级政府每户给予5000元补贴,是贫困户的再由民政部门给予1万元补贴。各乡镇、村根据自身财力情况,也相应给予泥草房改造农民实物和资金补贴。发挥“村企共建”和试点村包保单位作用,积极开展整村搬迁改造,着力建设农民公寓,加快推进农村泥草房改造。对于农村泥草房改造完成好的示范村农户,采取以奖代投的方式再增加补贴,充分调动了广大农村泥草房农户的积极性。
“草房变砖房,旧居换新房”,昔日“泥腿子”甩掉了“灌包鞋”,双脚踏上了幸福路。随着一个个农村泥草房改造任务的完成,这项造福百姓的安居民生工程,把党和政府的温暖源源不断地传递到老百姓的心坎儿上。优美的新村环境、齐全的基础设施、排列整齐的农民新居、统一颜色的铁皮屋顶,在晴朗的天空映衬下,各处的农民新居成为七台河市乡村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