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8月30日讯 题:一个火热的青春在闪光——记延寿县人民医院党总支书记、院长徐宝庆
记者 侯巍
徐宝庆1990年毕业于黑龙江省卫生学校医疗专业,从他踏上工作岗位的那天起,就把自己交给了这个令他挚爱一生的神圣而崇高的事业,立志当一名好医生,做一名优秀的好干部。22年来,他一步一个脚印,从一点一滴做起,用辛勒的汗水、踏实的工作、聪明的才智、无私的奉献赢得了人们的赞誉、社会的好评、组织的信任。他曾先后十余次获得县劳模、县十大杰出青年;两次获得市劳模;多次获得省市级卫生防病先进个人称号,被人们称为卫生行业的管理精英。
无论在哪里都要发光发热
徐宝庆,二十多年来,他先后走过五个单位,无论在哪里都赢得了好的口碑。1994年,由于他工作表现突出,技术过硬,刚毕业四年仅23岁就被提拔为安山乡中心卫生院副院长。1996年他被派到六团镇中心卫生院任院长。他把组织对他的安排作为一次考验和锻炼,也作为他人生一个新的起点。六团卫生院是全县四个中心卫生院之一,由于管理不善,房屋破旧,人心涣散,职工长期开不出工资。面对烂摊子,他下决心重新治理,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去。一手抓基础建设,一手抓医院管理,仅用两年时间,医院就发生了巨变,跨入了全县先进行列,他受到县政府的多次表彰,并被人们称为卫生界杀出的一匹黑马。1999年,他被定为卫生局后备干部选送到哈医大一院进修学习。2000年,他被派到县结核病防治所任所长。他亲自带领职工下乡宣传,免费给村民体检,将国家免费政策推广到位,对贫困患者积极救助,门诊患者量激增。2004年,他被派到县卫生防疫站任站长(后改为疾控中心),一干就是七年。七年中,他的组织领导能力和管理水平不断得到提升,工作业绩显著,计划免疫工作在全市名列前茅,预防接种工作受到省市表彰,他也被授予市劳动模范荣誉称号。2011年他又被派到县人民医院任院长。
无论干什么都要精益求精
徐宝庆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精一行。1990年,他在延寿县安山乡中心卫生院从事临床全科医疗工作,开展了安山乡卫生院建院以来第一例阑尾切除术、四肢骨折内固定术,先后抢救重危病人300多例,每日的门诊患者达50多例,年经济收入占卫生院的一半以上。一个冬季的晚上,天上下着鹅毛大雪。夜晚十多点钟,安山乡四合村的郑某被他人用菜刀砍中面部,血流不止,生命垂危。可通往县医院的公路早已被大雪封的严严实实,县医院救护车刚开出县城一公里,便因大雪返了回去。患者危在旦夕,随时都有生命危险,但40公里的路不通车怎么办?家属们找到了徐宝庆,恳求他一定要救救患者。他从医4年来第一次犹豫了,因为伤这么重的病人,在县级医院也少见,看着患者家属焦急的样子,徐宝庆答应了。他仔细查看了伤口,凭着自己扎实的解剖学基础,一步步的处理,从止血、缝合肌肉开始到避开面神经结扎腮腺管缝合,又到腮腺被膜肌肉、面部皮肤缝合。冬季的夜晚漆黑寂寞,唯有医院手术室的灯光在一直亮着。一分钟、两分钟、一小时、两小时,过了三小时二十分钟,手术终于做完了,可他累得马上躺在了旁边的床上。一个月后,患者痊愈出院了,功能良好,无后遗症。他谢绝了家属们的礼金和吃请,默默地工作着。为了不断的充实和提高自己的技术水平,他多次去哈医大进修学习,曾参与抢救重危病人千余例,完成疑难手术多例。2009年,独自承担了省卫生厅“东北农村免疫规划门诊建设与管理模式研究”项目,取得显著成果,哈市卫生局组织8区10县卫生局领导在延寿县召开了免疫规划现场推进会。在工作实践中,他勇于探索,大胆创新,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和管理经验。担任县医院院长以来,他更是改革创新、抢抓机遇、科学谋划、求真务实。在“二甲”医院创建过程中,他带领院领导班子和全院职工奋发进取,团结拼搏,克服了重重困难,付出了全部精力和心血,完成了大量繁琐而细致的工作,确保了“二甲”医院达标。为了医院的长远建设和发展,他组织制定了县医院“十二五”发展规划,在全院试行了绩效考核,购进了核磁、四维彩超、16排CT、关节镜等十余件价值1500余万元的高尖医疗设备,新开展了关节镜手术、双髋关节置换术等高难项目,填补了县级空白,满足了广大群众就医需求。
无论多大事都要挺直腰杆
2009年4月,“甲流”在一些国家和地区肆虐,确诊病例不断上升,形势异常紧张。当时,作为疾控中心主任的徐宝庆深知责任重大,第一时间迅速做出反应,成立指挥中心,召开全体党员、工作人员动员大会,明确责任和义务。他亲自指挥疫情控制工作,即是指挥员,又是战斗员,始终走在前干在先,不管白天黑夜,哪里有疫情,哪里就有他的身影。他患有股骨头坏死,过度劳累就会疼得满头大汗,在抗击“甲流”战斗中,他始终忍着疼痛每天坚持到三楼办公室处理业务。不管刮风下雨、不论酷暑严寒,他坚持和同志们一起到街头参加义诊活动,到乡镇村屯进行慢病普查,深入乡村查看疫情,给贫困老百姓送医送药。2010年,延寿县传染病发病率比2009年下降了14.96%,有效地保证了人民健康。在疾控中心他组建了“共产党员服务队”,坚持每年春秋两季深入到乡镇偏远村屯为农民义诊,每月一次到街头为城镇居民义诊和咨询,每季度深入乡镇养老院及农村贫困户家中,在为他们义诊咨询的同时,还送去米面油、衣被等生活用品。徐宝庆在工作和事业上,满腔热忱,知难而上。在个人和家庭面临困难时,他也挺直腰杆,从不低头,不给组织添任何麻烦。他本身带病坚持工作,他的父母年迈多病,需人照顾,但他一天到晚忙于工作,一直没有时间照看他们,心里很愧疚,他说:“我虽然愧对父母,但无愧于党,无愧于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