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地方新闻  >  双鸭山
搜 索
双鸭山市实现“三有一化” 打造和谐社区
2012-10-19 20:31:07 来源:东北网  作者:侯巍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10月19日讯(记者 侯巍)近年来,双鸭山市以社区党建“有人管事、有钱办事、有场所议事”和“社区党建区域化”为工作目标,通过抓重点、攻难点,破节点,使社区党建工作走上了科学化、规范化、标准化发展轨道。

  配齐配强社区干部,变“无人理事”为“有人管事”

  按照“分级负责、分层培训”的原则,建立了市、县(区)、街道三级社区干部培训体系。全市投入培训经费120多万元,举办培训班39期,培训1622人次。先后组织社区干部赴山东青岛、吉林四平、辽宁大连等地学习考察11次,有效地提高了社区干部整体素质。建立社区干部人才储备库,通过采取从本地民营企业家、复员退伍军人、大中专毕业生等各类优秀人才中“物色”,从外出创业能人、外出务工人员中“回请”等办法,充实到社区党组织书记岗位。

  饶河县在换届中确定了40名政治素质好,带头致富、带领致富能力强的社区干部进行重点培养,并在4个社区实行党组织书记、居委会主任“一肩挑”。按照“公开报名、竞职演讲、民主推荐、党员选举”方式,严格履行组织程序,面向高校毕业生、“三支一扶”项目生选聘社区干部。宝山区先后拿出50多个社区公益性岗位进行定向选拔,通过公开选拔,录用了11名社区党组织书记、25名社区党组织副书记。

  加大社区经费投入,变“无钱做事”为“有钱办事”

  按照“费随事走”的原则,加大社区党组织活动经费投入力度,确保社区党组织“有钱办事”。将社区干部津贴纳入市县(区)级财政预算,社区党组织书记津贴由原来的每月800元提高到每月1100元,社区主任、副书记津贴由原来的每月700元提高到每月1000元。按照“共建共惠”的原则,与全市156个单位签定了社区结对责任状,结对共建单位累计投入资金340多万元,为社区提供电脑、打印机等办公设备173台套,图书3万余册,办公用房9000多平方米,提供健身器材160多套,社区基础设施状况有了根本改观。市委积极引导社区创办实体经济,增强社区“造血”功能。尖山区联合市移动、电信、联通3家通信公司,成功将居民手机缴费、入网等业务进驻社区,在社区设立了便民服务缴费站,将3家通信公司的业务项目落在缴费站,缴费站每月将为社区带来了400余元的经济收入。

  加快社区场所建设,变“无处议事”为“有所议事”

  按照高规格设计、高标准建设、规范化管理的要求,强化社区活动场所建设。把社区活动场所建设与城市总体规划结合起来,市、县(区)两级分别成立了社区活动场所建设推进工作领导小组,建立领导包点推进工作制度,实行“一把手”负总责,其他班子成员每人包1—2个联系点,落实分解工作任务。在采取帮建、联建、共建、捐建基础上,出台社区活动场所建设特殊政策,规定凡是新建居民住宅小区,必须配套建设社区办公和服务设施,否则规划部门不予审批。把严格管理作为社区活动场所不再流失和有效运行的重要保证,把新建场所上划到县(区)组织部门进行统一管理,对原有活动场所的产权变更、维修、维护进行监管,对新发生的危旧场所制定改造计划。同时,下发了社区活动场所管理和使用百分制考核办法,对活动场所内部设施、外部设施、资产管理、维护使用等方面进行了明确规定。

  整合社区资源配置,变“封闭式”为“区域化”

  坚持从优化党组织配置入手,整合基层组织资源,变“封闭式”为“区域化”。不断创新社区党组织设置方式,把基层党支部建在楼院上、志愿者服务队伍上和“两新”组织上。深入开展了“在职党员自愿认领社区岗位”活动,按照“属地化管理”的原则,把机关、企事业单位的离退休党员纳入社区党组织管理,逐步形成党员“工作在单位,活动在社区,奉献双岗位”的党员管理新机制。目前,全市1100名在职党员认领了社区岗位,共开展各种便民活动3700余次。对辖区内的驻区单位,开辟“绿色通道”,提供快捷服务。通过与辖区单位一起组织开展活动,加强沟通联络,不断提高双方的认同感和归属感。集贤县针对城区布局特点,在商贸集中的商业街开展了区域化党建工作“示范街”创建活动,通过积极引导商业街沿线各商业网点与社区开展“互联共助”活动,极大地激发了社区党建工作活力。

责任编辑:孙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