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地方新闻  >  佳木斯
搜 索
“黑色”产业唱主角 煤炭经济撑起桦南林区半壁江山
2012-10-21 14:21:52 来源:东北网  作者:姚深远 高长利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10月21日讯(姚深远 记者 高长利) 桦南林业局的煤炭产业是黑龙江省森工系统的“独一份”产业。在“三创”活动中,桦南林业局煤炭公司党总支以“创红旗支部,建发展业绩”为载体,紧紧围绕经济工作,不断创新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不断增强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促进了煤炭事业的大发展、快发展。自2009年以来连续三年煤炭产业稳坐该局经济的“头把交椅”。

洗煤厂全貌。栾振林 摄

桦南林业局局长侯绪珉(左二)检查安全补套工程建设进展情况。栾振林 摄

煤场装车。栾振林 摄

  深化体制改革 煤炭事业活力四射

  上世纪七十年代初,桦南林业局开始进行原煤生产,直到2007年全局煤炭产量徘徊在8万吨左右。

  2008年初冬,桦南林业局新一届领导班子组成后把煤炭产业提升到了林区主导产业的战略地位,变个人承包为企业经营;调整了煤炭公司班子,加强了领导力量;不断加强和改进党建工作,找准党建工作与经济工作的最佳结合点,增强工作的实效性;对各井口进行产量测算和成本核定,大幅度降低了吨煤成本;制定健全管理制度,使各项工作有章可循。在此基础上,对红光三矿实施了升级改造,使之达到了国家三级标准化矿井,确保了该矿井的稳产、高产。2010年4月,对红光二矿实施了安全补套工程建设,仅用1年多的时间安全补套工程顺利竣工,达到了国家二级标准化矿井,年生产能力新增6万吨,矿井服务年限延长了十年,企业累计可获利润13500万元,为打造森工百万吨煤炭基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同时,他们借助丰富的煤炭资源优势以股份制形式引资兴建了年洗煤90万吨的洗煤。洗煤厂洗出的精煤每吨不但可增值200多元,其附属品煤泥和煤矸石还可供型煤厂和煤矸石制砖厂每年生产7500万块型煤和6000万块矸石砖,从而将原煤吃干榨净,形成良性循环的产业链条,同时还提供了大量的就业岗位,实现了企业增效,职工增收。

  强化安全意识“不要带血的效益”

  煤炭生产安全为上。党总支紧紧围绕单位的生产实际和特点,先后开展了“党员联系卡”、“党员安全监督岗”、“党员身边无事故”、“我为安全献一计”等系列活动。每年在安全活动月都编制发放宣传材料500多份,宣传横幅4条,宣传彩旗20面,宣传标语30条。不定期组织党员到各井口开展安全知识普及活动,堵塞了安全漏洞,增强了工人的安全意识。

  不断加大安全投入力度,各矿井全部取消了木支护,采用了液压支柱;矿井巷道进行锚喷;更新了井下设备,达到安全标准;先后购买了三台地面绞车,增加了矿井提升能力和提升安全性;购置了四台大功率风机,提高了井下的通风能力;安装了自动防跑车装置,有效防止了跑车事故;井下全部更新了阻燃电缆。通过一系列的安全改造不但改善了井下作业条件,极大的提高了煤炭生产的安全系数,新增固定资产过亿元。

  坚持以人为本 不断提高矿工幸福指数

  一切为了发展,发展为了民生。桦南林业局煤炭公司在抓好经济工作的同时努力提高矿工的福利待遇。先后建起了矿工食堂、浴池、活动广场,在改善矿工生产、生活环境的同时不断提高矿工的收入,目前矿工月工资最高的已达到了7000多元。

  想方设法解决矿工身份。以前煤矿工人大多是协议工,流动性大,待遇相对差。从2009年以来共为125名煤炭生产一线协议工落实了合同制,稳定了矿工队伍,保证了煤炭生产的顺利进行。

  致力公益事业 用真情回馈社会

  煤炭公司党支部成立了捐资助学基金会,从2011年至今,共组织捐款三次,筹集助学帮扶资金30000余元,先后资助了6名特困生。对第四中学三名品学兼优的特困学生进行资助,直至完成大学学业。

  东风小学学生赵月的父亲去世多年,母亲患脑血栓,卧床不能自理,家境极其贫寒,为了能让赵月完成她的学业,煤炭公司资助她读书期间包括“衣、食、住”各方面的全部费用。今年八月下旬,他们还对即将步入大学校门的三名困难学生每人发放3000元的助学基金,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

责任编辑:张广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