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11月19日讯(记者 陈静)14日,绥化市的一对婆媳房女士和张女士在哈绥高速公路呼兰河大桥路段遭遇车祸,同乘一台呼兰中医院120急救车前往哈尔滨市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接受救治,下车后被收了1400元费用。房女士和张女士称途中仅各打吊瓶一个,未见包扎处置,她们对1400元收费产生了质疑。记者随即展开调查。
|
事件回放
14日10时许,在哈绥高速公路呼兰河大桥路段,一台本田轿车撞上一名清扫工后,一台路过轿车停车准备救人。此时,另一台轿车发现路况有异,刹车不及撞上前两车。事故造成清扫工死亡,5名司乘人员受伤。
随后,5名伤者被呼兰区中医院120急救车送至哈医大一院救治。其中绥化市的房女士和张女士是婆媳关系,同乘一辆急救车被送到医大一院后,共缴纳急救费、车费、担架费等1400元。
房女士的亲属小李告诉记者,当天她陪同两名伤者“拼了一台救护车”,途中医生给她俩每人打了1个吊瓶,她俩面部受伤,流血不止,医生未进行包扎处置。下车后急救人员向她收取了1400元钱,并说如需票据,需到呼兰区中医院急救中心自取。
对1400元费用产生质疑的小李,向呼兰区中医院120急救中心进行了电话咨询,得到的答复是,车费500元,处理和抢救费700元,担架费200元。“我们用了一台车,就一个人上车用了担架,他们只是给打了2个吊瓶,也没抢救,连伤口都没给包扎,怎么就收了处置费和抢救费700元呢?”小李对此万分不解。
|
调查:120收费争议
争议一:纱布
根据小李反映的情况,15日,记者来到了呼兰区中医院120急救中心。护理部诊费票据显示:房女士346.88元,张女士343.95元,其中包括材料费、西药费、护理费、治疗费等项目。其中,每人的单据上都有30元(3包)医用纱布费用。
护理部工作人员对纱布的解释为,当天对患者采取了“止血消毒包扎用纱布处理”,因患者存在面部动脉损伤,所以纱布使用量较大。针对这一说法,记者现场拨通了小李的电话,“根本没管我们,就给拿一块纸让摁着,后来血越出越多,就撕开两包纱布”小李如是说。
争议二:长途护理费
护理部票据上还有2元每公里的长途护理费, 70公里每人140元。护理部工作人员对此的解释是,14日他们接患者的位置已经“到哈绥高速了,按规定一公里是两元钱,途中护理和平地上打针能一样吗?”所以,按照单程70公里向每位患者收取的长途护理费。
事发地点位于哈绥高速公路呼兰河大桥,属哈尔滨市呼兰区范围,目的地是哈尔滨市南岗区,伤患同城转运是否应该收取长途护理费呢?记者随即向哈尔滨市急救中心进行了咨询,答复为市区内不应收取长途护理费。
争议三:救护车能“拼车”么?
目前,每辆救护车上配有一名医生和一名护士,按照规定只允许拉乘一名患者及一名家属。而当日的情况为房、张婆媳同乘一台救护车,一套医护人员,却被收了两份的护理费。
对此,护理部的解释为:“她俩非得都上来,我们没办法。坐一辆车也得交两人钱”。
|
争议四:担架
除去护理部费用,房、张婆媳应另有700元费用。根据120车队拿出的票据显示,房女士600元,包括车费500元,市内担架费70元,院内担架1-3层30元。张女士无车费,其他100元,包括市里担架费70元,院内担架1-3层30元。
抛开小李所说的她们仅有一人使用了担架不谈,根据车队办公桌玻璃板下压着的呼兰中医院担架员收费标准,四楼及以下每次55元,四楼以上每层加收5元。票据上的70元加收30元显然与之不符。
按照呼兰区中医院急救中心出具的房、张婆媳全部票据,346.88元加上343.95元,再加上700元,为1390.83元,与实际收取的1400元存在出入。
而按照车队的说法,500元车费是两个人的,标准是3元每公里,按照70公里收取。我们计算一下,单程70公里,往返140公里,一个人的车费是420元,两个人840元,与票据显示的500元均无法吻合。
记者离开时,工作人员表示患者如果不认可,可以多退少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