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11月26日讯 足不出村存取款,田间地头能转账,而且不收取任何服务费,这是国家统计局齐齐哈尔调查队最近在克东县、梅里斯区等县区乡村调查走访看到的情景。目前我市农村信用联社在全市布设了312台农民金融自助服务终端,给农民金融生活带来了大变化。
农民金融自助服务是由村委会、社区委员会或其他经济组织提出需求,经村民大会表决同意,聘用专人进行管理,在固定场所为农民办理各类支农惠农补贴支取、小额现金调剂、账户余额和交易明细查询、自助缴费、口头挂失、存折补登等业务的一种新型支农金融服务模式。农民金融自助服务终端是实现上述金融服务所需的终端设备。自助终端及技术支持由当地市区联社(县联社)提供,自助终端挂靠的基层营业网点具体负责其日常运行管理。农民金融自助服务系统集电脑、打印机和磁条感应器的功能于一体,适用于存折、鹤卡等凭证,基本具备了储蓄所的业务功能。
如今,“三农”对金融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高,但部分村屯地处偏远,交通不便,因而一度成为金融服务的盲点。有的村屯到乡镇或者县(区)办理一笔金融业务甚至要用上一天时间。从碾子山区三江省村委会调查了解到,这里地处丘陵,没有通往城区的公交车。没开展农民金融自助服务前,农户急于取钱,打出租车出门,往返路费110元,而且在路上带现金,还存在安全隐患。
适时推出农民金融自助服务终端项目后,不但填补了农村金融自助服务领域的空白,同时顺应了农村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现行的农民金融自助服务不收任何手续费,使农户办理金融业务既方便、及时又安全,还减少了路费的花销,真正享受到了“零距离”服务。农户中流传这样一句顺口溜:村里有了小银行,农民心里喜洋洋,足不出村享服务,信合助农奔小康。
2011年,黑龙江省农村信用社成为东北三省首家推出农民金融自助服务终端项目的信用社。截止到2012年10月31日,齐齐哈尔市农村信用联社已经在全市16个县(市)区布设了312台农民金融自助服务终端,分布在村、屯、林场和农场等地。全市农民金融自助服务业务大幅增长,今年前三季度,累计办理存、取款和转账等业务1409139笔,交易额累计达78014.4万元。
村里有了自助终端,虽然部分农户知道这一新生事物,但还不是特别了解详细具体的操作程序,有的还持观望态度。综合调查信息显示,县乡应进一步加强宣传,增加金融服务惠农的辐射范围。要按照“风险防范优先”原则,对农民自助服务的现金风险、操作风险、技术风险和道德风险进行系统全面的控制,以确保自助服务体系健康安全,加快农民享受零距离贴心金融服务普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