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社会万象  >  民生
搜 索
记者体验20余条线路公交车:多数挺暖和 江南江北换乘容易
2012-12-07 10:33:56 来源:东北网-黑龙江晨报  作者:褚晓静 石岩松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12月7日讯 近日,哈市连降大雪,气温骤降,最低气温已降到零下28℃左右。冰城的冬运工作受到严峻考验。记者利用一周的时间,随机乘坐了20余条线路的公交车,对哈市冬运期间的公交车服务质量进行了一次全面地探访。

  车厢温度:多数车厢挺暖和

  11月30日8时许,记者在哈市道里区河鼓街的公交站台乘坐了一辆12路公交车。正值早高峰时间,车里乘客较多。记者看到,该车的车窗十分干净,由于车厢内温度高,车窗并没有结冰。车厢里,不时有乘客将帽子、围巾摘下来,还有的乘客索性将外衣的拉锁拉开,“敞怀儿”坐在车里。“原来的12路车特别冷,我上车得捂得严严实实的,现在车厢里真挺暖和,不摘帽子坐一会儿还出汗。”乘客王女士说。

  11月30日11时许,记者在哈尔滨火车站附近登上一辆111路公交车。虽然不是高峰时间,但车上的乘客很多。车内同样是窗明几净。公交车的扶手上已经包上了绒布防寒套。下车门的位置,还铺了一块防滑的小红毡垫。“在外面走路冻够呛,上车里吹吹暖风可真舒服。”市民勾女士对记者说。

  1日12时,记者在玉山路公交车站乘上一辆7路公交车。车内的暖风开启,温度计显示车厢温度17℃。市民赵亮先生对近年来哈市公交的变化啧啧称赞,“车好了,服务更规范了。”赵亮说,现在的公交车车内低踏板设计,容量大,并配备暖气、空调,窗玻璃是真空保温设计,不上霜。到了冬天,座椅上还会放爱心椅垫,把手上缠满棉布,更舒适、更暖和了。  


  发车间隔:高峰3分钟平峰5分钟

  11月30日9时30分左右,记者来到位于哈市松北区科技创新城附近的公交13路支线终点站。刚过出行高峰,在此候车的市民并不多,但车辆基本保持在间隔五六分钟就发出。10时许,记者来到位于群力新区的群力公交首末站,110路、111路、125路公交车均以此为终点。同样,由于此时并不是出行高峰,几路车都是保持在每五六分钟发出一班。

  1日6时30分左右,记者赶到位于闽江路的8路公交车终点站。由于当日气温较低,又恰逢周末,赶早乘车的乘客并不多,但发车间隔基本保持在五六分钟左右。随后,记者来到位于省电力医院的7路、91路、201路公交车终点站,这些公交车也都能保证发车间隔时间在五六分钟左右。7时30分,7路公交车终点站的乘客明显增多,在工作人员的协调下,乘客有序地排队上车,此时的发车间隔时间也缩短为3分钟。

  2日7时30分,记者来到13路公交车市二院终点车站,20多名候车乘客自觉地排成一排。在调度员的指挥下,一辆13路公交车缓缓停在乘客前,待所有乘客全部上车后于7时32分发动汽车。

  4日7时,记者来到104路公交车太平桥终点站,此时正值上班高峰,车队调度人员也加快了发车频次,几乎每隔3分钟就会发出一辆车。

  6日6时50分,59路公交车朝一中终点站排满了乘客,十几辆公交车依次驶入车站,记者粗略统计,从6时50分至7时20分半小时时间里,共发出9辆公交车。“每天早晨乘车去故乡方向的乘客都比较多,我们基本保证坐满一辆走一辆。”车队调度人员对记者说。

  随后记者来到了附近的103路公交车终点站市传染病医院车站,乘坐103路公交车去道里方向的乘客同样不少,103路公交车的发车间隔也基本控制在3分钟左右。

  


 

  候车环境:

  站台可挡风遮雨调度室可候车

  近些年,哈市建设一批富有欧式风格的站台和公交首末站,极大地改善了市民的候车环境。这些站台和公交首末站,不仅外形美观,市民可在温暖的室内候车,只是部分候车屋却将大门锁住了。

  11月30日13时许,在公交10路承德广场终点站记者看到,车队调度室是一个白色简易板房,门口处粘贴着“爱心候车屋”的标志。走进调度室,一个正在供暖的散热器让人倍感温暖,坐椅上铺着棉质的坐垫。“调度室简陋了些,可现在大冷天的,还是能让人暖和暖和。”公交10路车队队长薄喜阳说:“在候车室内,有需要的乘客还能喝上热水,都是我们自己烧的。”

  在公交110路群力公交首末站,几位市民正在新建的乘客候车大厅内候车。市民任女士告诉记者,在候车大厅候车最怕错过发车,110路工作人员得知了她的担忧,就在发车之前到屋子里来告诉乘客们一声,“天越来越冷,就怕坐车时遭罪。这回好了,不但候车室暖和,车上还有暖风,再也不怕挨冻了。”任女士说着脸上露出了幸福的笑容。

  3日13时,记者来到公滨路公交首末站,103路、115路、117路在此停靠,该车站正在装修中。天空飘起鹅毛大雪,看到记者站在门口,115路车队调度员朱莉萍热情地将记者让进屋里。“小伙子快进屋,站在外面多冷啊,先在屋里等会车。”走进屋里,两位候车市民坐在椅子上。“还没装修好,现在只能起到取暖的作用了。”朱莉萍笑着说。

  延时服务:

  夜公交、大站快车省时又方便

  2日晚21时30分,室外温度已经降至零下20℃。记者穿着厚厚的羽绒服也浑身发抖。21时35分,记者在哈西客站踏上了11路“夜公交”。一进车厢就感到一股暖流。车内温度计显示车厢内有19℃,在车上坐了几分钟后,记者就摘掉围脖,解开了衣服扣子。从哈尔滨西站开往哈站,仅用不到40分钟。

  21时56分,D1327次动车顺利抵达哈尔滨西站。一些旅客下车后,来到哈尔滨西站公交车专用停车场乘坐“夜公交”。家住哈市在沈阳工作的市民王琦拎着大包小裹的行李,来到11路“夜公交”旁,仔细询问了路线后便上了车。22时05分,该车驾驶员见已无人等候公交车,便开车从哈尔滨西站出发了。

  王琦上车后,坐在了一个靠近车窗的位置。她上一次回家是在今年“十一”,当时还在哈站下车,没想到现在已经能够坐着高铁,乘上夜公交了。“本来还在担心打不着车咋办,从站里出来看见有公交车,我就过来问问,没想到这么晚还运行。”车厢内20℃,既暖和又舒适,暖风吹得王琦的心里也暖暖的。

  在大连工作的齐齐哈尔市民高靖川也乘坐了这辆“夜公交”,他准备到哈站乘坐凌晨的火车回家。作为过境旅客,这趟“夜公交”让他感受到了实实在在的方便。高靖川告诉记者,他提前咨询了哈市的朋友,从哈西客站打车到哈站的费用要20多元,而乘坐“夜公交”只要2元,车厢内温暖舒适,乘坐“夜公交”不比坐出租车差。

  3日22时30分,记者在博物馆车站登上了夜2路公交车,车厢内只有十几名乘客。有的乘客聊着天,有的乘客把玩着手机。车厢内十分暖和,说话也看不见哈气。

  4日7时10分,记者在太平桥登上了104路“大站快车”。从太平桥到博物馆仅仅用了17分钟。经常乘坐104路车的石云女士对记者说:“我每天上班都坐104路车,以前要将近半小时才能到单位,现在坐‘大站快车’20分钟左右就到了。”司机罗勇胜告诉记者,运行初期,有些市民并不知道“大站快车”,停站时司机需要不停解释进而浪费一些时间。“现在市民都知道‘大站快车’,速度快多了。”

  


 

  换乘体验:

  主要交通节点换乘挺方便江北江南可选线路多

  从松北区要去阿城区怎么走?从香坊区去西客站咋办?记者在本次探访过程中也着重体验了一下公交换乘。体验后发现,哈市的公交线路四通八达,不仅在各个区都有相对集中的线路换乘点,而且均有线路车到达火车站、长途客运站等重要交通枢纽,越来越多的线路横跨江南江北,从江北到市区更加便捷。

  11月30日9时30分左右,记者在松北区上车,体验了经道里、南岗,到阿城的跨区换乘之旅。记者在松北区科技创新城站登上了一辆13路支线车,十几分钟后,记者在哈市社会科学院一站下了车。走到马路对面,正巧一辆67路公交车进站停车,记者随即上了车。车子一路行驶,记者按照事先查询好的路线在哈西服装城站下了车。下车后,经过路人的指点,记者找到了通往阿城区的602路公交车站台。尽管距离始发站才两站,但602路公交车上还是坐满了乘客。坐在车最后一排的是东北林业大学的学生张祥瑞,他告诉记者,他每周都坐这趟车返回阿城的家里看爸妈。以前,张祥瑞回家得从学校坐公共汽车或打车到长途客运站,再乘车到家,下长途车后再坐公交车,遇到堵车两三个小时都到不了家,“不想把时间都扔到道上,所以经常一个月才回家一次。”现在公交车换乘方便了,他也可以每周都回家了。

  5日,记者要到位于利民开发区雪花路的华润雪花啤酒黑龙江有限公司。查询地图后得知黑龙江晨报社距离华润雪花啤酒黑龙江有限公司接近30公里。在黄河路,记者登上84路公交车,用了40分钟到达公路大桥车站,接着原地换乘212路公交车,花了35分钟到达目的地,比较方便。

  群力是哈市的新区,记者在体验中发现,在这里换乘也很方便,无论从群力新区到哈市哪个区都有公交车到达,最多换乘一次。在群力公交首末站有110路、111路和125路3条公交线路,分别通往道里、南岗、松北3个区。其中,125路还途经道里区松花江大桥附近的换乘点;群力雨阳公园公交首末站有117路和124路2条公交线路,分别通往香坊和松北2个区,其中117路途经南岗区最终到达哈市传染病医院。群力民生尚都公交首末站有95路和113路2条公交线路,均通往道外区。

  尽管哈市公交车与前几年相比改善了很多,但记者在走访中发现,群力新区、松北区等地部分站台的候车屋大门紧闭,或被移为他用,也有部分上了年头车况较差的公交车厢内温度较低。

  11月30日8时30分,记者在道里区河润街与河洲街交口登上了一辆211路公交车,车内感觉不到热乎气。车窗玻璃都被冻上了一层“冰花”,一些乘客把车窗上的霜融化出一个拳头大小的“洞”,从洞里向外看,以防坐过站。

  1日10时,记者在松北区世纪花园乘坐了一辆13路区间车发现。车里车外几乎一个温度。家住世纪花园小区的王女士对记者说,“因为座椅冰冰凉,我上车后有座都不坐,宁可站着。”

  记者还乘坐了23路、24路、112路、125路等车况较差的公交车,这些公交车内温度同样较低,有的车门上还有很大的缝隙,若站在门口可以明显感觉到有凉风“灌”进来。

  在江北太阳岛道口车站,公交站台带有室内候车屋,但候车屋却成了一个小型的商亭,在此候车的市民不得不在寒风中等车。在江北世茂大道88—9号门前,是公交13路支线“科技创新城”车站,站台带有室内候车屋,但候车屋大门上锁。记者在松北大道两侧的“冰雪大世界”公交站台室内候车屋看到,候车屋的玻璃上醒目地贴着“公交爱心候车屋”的字样,但也同样是紧锁着大门,原本可成为市民冬季避风港的候车屋却无法使用。

  采访中市民希望,哈市的公交车都成为“暖车厢”,候车屋都能打开门,让乘客进屋暖暖手,暖暖脚。

[1]  [2]  [3]  下一页  尾页

责任编辑:宋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