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黑龙江综合  >  文卫·体育  >  体育
搜 索
花滑“王子”宋楠:希望新年“头一炮”打得响亮点儿(图)
2013-01-05 10:14:42 来源:东北网-黑龙江晨报  作者:刘扬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1月5日讯 近日,在我省举行的2012/2013年度全国花样滑冰锦标赛上,我省小将宋楠不负众望,在短节目摔倒的不利情况下,他依靠出色的自由滑勇夺男子单人滑冠军,这也是他继2009年之后第二次夺得该赛事的桂冠。目前正在北京集训的宋楠正全力备战2月份举行的四大洲锦标赛。对于自己现在的竞技状态,宋楠坦言还是很满意的,“可能那次夺冠给自己增添了信心,希望今年这‘头一炮’打得响亮点儿。”

  追回10分,拿了冠军

  “最后能拿冠军,我真挺意外的。”回忆起去年的全国锦标赛,宋楠在电话那头笑着对记者说,“可能自己去年一整年状态都不是特别好。怎么说,就是处于低谷吧,包括做一些高难度动作,稳定性也不是很好,所以短节目摔了之后,一下就落到了第三,而且与第一名还相差挺多,我心里就觉得没啥希望了。”

  宋楠告诉记者,在比完短节目之后他头脑里唯一想的就是,既然自己状态不好,那就尽量把不好状态中的最好一面展现给大家,“就是对于结果看淡了,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了下面的自由滑中”。 

  这样一想,宋楠心里的包袱反而没了。在随后的自由滑中,他越滑越好,并最终以总成绩213.67分夺得了冠军。可以说,在短节目落后对手达10分之多的情况下夺取冠军,宋楠也算创造了一个不大不小的奇迹。

  他在国家队的主管教练李炜告诉记者,宋楠可以说是目前中国花样滑冰男子单人滑的领军人物,所以赛前心里肯定有负担,“但他有一点,自我调整的能力特别强。我之前对他短节目不是很满意,感觉他都没发挥出训练的水平,不过经过调整,对他的自由滑我还是非常满意的。”

  那次比赛当天正是大家所说的“末日”。宋楠笑着说,“在场上比赛时当然不会考虑这些,但是夺冠以后站在领奖台上,一想到自己去年的种种遭遇,包括在上海举行的中国杯热身时与其他选手发生碰撞,出现了轻微的脑震荡,在高原比赛赛后体力不支吸氧等,就有一种‘点儿背’的感觉,特别希望这次夺冠能给自己在今年带来一些好运气。”


  学滑冰纯属意外

  宋楠从5岁开始学习滑冰,到现在已经有17个年头了。提起小时候学滑冰的事儿,宋楠笑称:“我自己都没想到,其实我小时候最想学游泳,那时候也不知道滑冰,连冰场都没去过。”

  宋楠的妈妈程方告诉记者,由于宋楠的哥哥小时候身体特别不好,隔三差五就打点滴,“我就寻思着不能让宋楠也这样,得让他锻炼身体。但是练什么好呢,当时我也没有头绪。正好有一天我们那儿体校滑冰教练张春玲来医院看病,就跟我说要是有小孩儿可以送她那学滑冰,增强体质。我一听,觉得行,就答应了。” 

  张教练告诉记者,刚开始她本打算让宋楠学完滑冰后主攻冰球,后来越滑她越觉得宋楠的身体柔韧性特别好,很适合单人滑这个项目,就一直让宋楠练着,而宋楠竟然就这样一路从地方队滑到了国家队。

  “其实我那时刚上几天冰就受不了了”,宋楠告诉记者,“那时候是在室外冰场,零下二三十度,实在太冷了,我就很想跟我妈说不练了。”可是这句不想练,宋楠却始终没有说出口。问他原因,他沉默一会说:“我觉得父母那时候为了让我学滑冰付出很多,每次我在冰刀里面穿着妈妈做的袜套在上面滑,他们就一直站在场边等,等回家的时候他们膝盖以下都冻得没有感觉了,当时我就想自己必须咬牙挺住。”


 

  “宋楠这孩子属于不太爱说话,但什么都看在眼里,有一阵子我贫血挺严重,每天骑着自行车送他去冰场,碰到上坡,他就自己跳下来帮我推着车往上走,那时他才六岁。”宋楠的妈妈感慨地说。

  1998年长野冬奥会上,陈露为中国花样滑冰获得了一枚宝贵的铜牌。此后,历届冬奥会,中国都一直力争在这个项目上夺金。2010年温哥华冬奥会,申雪、赵宏博用他们完美的技术动作征服了裁判,为中国花样滑冰在冬奥会上实现了金牌零的突破。

  “其实很多人都说中国选手在艺术表现力上不如国外的运动员,这点我挺有体会的。”宋楠说,他练习滑冰的时候,还是技术论,强调高难度的技术动作,而对艺术表现力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这就导致我现在技术方面还可以,主要弱的是表演,对曲子的解读和怎样用肢体语言将它呈现给裁判以及观众。

  不过看到申雪、赵宏博夺冠,不仅让我重塑了信心,也自己找到了方向。”宋楠告诉记者,为了弥补这方面的不足,闲暇的时候,他就上网查找一些曲子的背景资料,再加上编舞老师给他讲解的一些关于曲子的内容,一段段拆分,时间长了就品出该怎么表演了。

  在问及对中国男子单人滑未来的展望时,宋楠笑着说:“我觉得男子单人滑会越来越好,因为我们的后备人才多,像金博洋才14岁,就已经在这方面显示出天赋了,而且他们现在接受的训练思想也更符合国际滑冰发展的趋势,更加注重艺术表演的感染力,所以我非常看好他们,也对中国男子单人滑的未来充满希望。”□记者刘扬

  “最后能拿冠军,我真挺意外的。”回忆起去年的全国锦标赛,宋楠在电话那头笑着对记者说,“可能自己去年一整年状态都不是特别好。怎么说,就是处于低谷吧,包括做一些高难度动作,稳定性也不是很好,所以短节目摔了之后,一下就落到了第三,而且与第一名还相差挺多,我心里就觉得没啥希望了。”

  宋楠告诉记者,在比完短节目之后他头脑里唯一想的就是,既然自己状态不好,那就尽量把不好状态中的最好一面展现给大家,“就是对于结果看淡了,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了下面的自由滑中”。

  这样一想,宋楠心里的包袱反而没了。在随后的自由滑中,他越滑越好,并最终以总成绩213.67分夺得了冠军。可以说,在短节目落后对手达10分之多的情况下夺取冠军,宋楠也算创造了一个不大不小的奇迹。

  他在国家队的主管教练李炜告诉记者,宋楠可以说是目前中国花样滑冰男子单人滑的领军人物,所以赛前心里肯定有负担,“但他有一点,自我调整的能力特别强。我之前对他短节目不是很满意,感觉他都没发挥出训练的水平,不过经过调整,对他的自由滑我还是非常满意的。”

  那次比赛当天正是大家所说的“末日”。宋楠笑着说,“在场上比赛时当然不会考虑这些,但是夺冠以后站在领奖台上,一想到自己去年的种种遭遇,包括在上海举行的中国杯热身时与其他选手发生碰撞,出现了轻微的脑震荡,在高原比赛赛后体力不支吸氧等,就有一种‘点儿背’的感觉,特别希望这次夺冠能给自己在今年带来一些好运气。”

  宋楠从5岁开始学习滑冰,到现在已经有17个年头了。提起小时候学滑冰的事儿,宋楠笑称:“我自己都没想到,其实我小时候最想学游泳,那时候也不知道滑冰,连冰场都没去过。”

  宋楠的妈妈程方告诉记者,由于宋楠的哥哥小时候身体特别不好,隔三差五就打点滴,“我就寻思着不能让宋楠也这样,得让他锻炼身体。但是练什么好呢,当时我也没有头绪。正好有一天我们那儿体校滑冰教练张春玲来医院看病,就跟我说要是有小孩儿可以送她那学滑冰,增强体质。我一听,觉得行,就答应了。”

  张教练告诉记者,刚开始她本打算让宋楠学完滑冰后主攻冰球,后来越滑她越觉得宋楠的身体柔韧性特别好,很适合单人滑这个项目,就一直让宋楠练着,而宋楠竟然就这样一路从地方队滑到了国家队。

  “其实我那时刚上几天冰就受不了了”,宋楠告诉记者,“那时候是在室外冰场,零下二三十度,实在太冷了,我就很想跟我妈说不练了。”可是这句不想练,宋楠却始终没有说出口。问他原因,他沉默一会说:“我觉得父母那时候为了让我学滑冰付出很多,每次我在冰刀里面穿着妈妈做的袜套在上面滑,他们就一直站在场边等,等回家的时候他们膝盖以下都冻得没有感觉了,当时我就想自己必须咬牙挺住。”

  “宋楠这孩子属于不太爱说话,但什么都看在眼里,有一阵子我贫血挺严重,每天骑着自行车送他去冰场,碰到上坡,他就自己跳下来帮我推着车往上走,那时他才六岁。”宋楠的妈妈感慨地说。


  花滑的未来很有“戏”

  1998年长野冬奥会上,陈露为中国花样滑冰获得了一枚宝贵的铜牌。此后,历届冬奥会,中国都一直力争在这个项目上夺金。2010年温哥华冬奥会,申雪、赵宏博用他们完美的技术动作征服了裁判,为中国花样滑冰在冬奥会上实现了金牌零的突破。

  “其实很多人都说中国选手在艺术表现力上不如国外的运动员,这点我挺有体会的。”宋楠说,他练习滑冰的时候,还是技术论,强调高难度的技术动作,而对艺术表现力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这就导致我现在技术方面还可以,主要弱的是表演,对曲子的解读和怎样用肢体语言将它呈现给裁判以及观众。

  不过看到申雪、赵宏博夺冠,不仅让我重塑了信心,也自己找到了方向。”宋楠告诉记者,为了弥补这方面的不足,闲暇的时候,他就上网查找一些曲子的背景资料,再加上编舞老师给他讲解的一些关于曲子的内容,一段段拆分,时间长了就品出该怎么表演了。

  在问及对中国男子单人滑未来的展望时,宋楠笑着说:“我觉得男子单人滑会越来越好,因为我们的后备人才多,像金博洋才14岁,就已经在这方面显示出天赋了,而且他们现在接受的训练思想也更符合国际滑冰发展的趋势,更加注重艺术表演的感染力,所以我非常看好他们,也对中国男子单人滑的未来充满希望。”

[1]  [2]  [3]  下一页  尾页

责任编辑:宋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