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1月8日讯 “交通拥堵”、“打车难”、“乘车难”、“信号灯”等成为两会代表、委员提出的有关交通与出行建议中出现频率最高的“关键词”。如何解决这些问题、难题,让市民出行更顺畅、舒心、高效,代表、委员把调查和建议带上两会。
出台限购措施购车自备车位
-代表、委员韩一宝、王俊迪、谭洪志,九三学社哈市委建议:
完善路网体系;提高城市公交车和出租车的服务质量和水平;增设预告类和确认类指路标识;提高小汽车购车门槛和用车成本;加强素质教育。
背景
近年来,我市兴建、改造、扩建了多条城市道路,城市交通基础设施有较大改善,但由于人流、物流、车流急剧膨胀,交通基础设施存量明显不足,供需矛盾十分突出,城市交通拥堵已成为制约我市经济和社会发展和市民出行的“瓶颈”。
【调 查】
近年来,我市交通拥堵成因类型呈现出“多样化”趋势,其中包括:
●季节型拥堵,遇暴雨、暴雪等极端天气,尤其是冰雪路面时,经常发生拥堵;
●时段型拥堵,每天早晚交通高峰或开学后呈现的交通拥堵;
●路段型拥堵,安发桥、二环路、文昌桥、霁虹桥等跨区路段或商业区等经常拥堵;
●住宅型拥堵,如四季上东、立汇美罗湾等新住宅建成后,呈现“肚子大口小”的特点,即小区开发和周边道路未能有机结合,联通内外的道路少、窄,满足不了通行需求,每天上下班高峰都呈现排队进出小区的现象。
●脆弱型拥堵,经常发生一起轻微刮碰事故堵了一条街或一片区的情况;
●节假日拥堵,每逢节假日或重大活动,经常造成区域性拥堵;
●促销型拥堵,大型商场店庆或促销期间,易造成局部区域车流饱和引发拥堵;
●违法型拥堵,机动车加塞、违停、抢行等违法行为经常导致拥堵。
据调查,产生交通拥堵的主要成因还包括:道路发展仍滞后,车辆快速增长,交通供需矛盾突出;路网系统不完善,断头路、卡脖路多,路网整体性差,造成主干道交通压力过大;公交层次单一,吸引力不足,服务水平不高,乘车难、打车难问题突出;慢性交通通行环境差,以人为本理念不突出;停车矛盾突出,造成城区交通拥堵加剧;交通管理手段与设施水平滞后,智能交通建设缓慢,交通设施投入不足,警力不足,交通参与者文明程度低,交通法规意识淡薄,违章现象普遍等。
交通拥堵成因八大类
【建 议】
——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建设功能完善的城市道路交通系统,发展智能化交通。继续完善路网体系,打通断头路,拓宽卡脖路,增加跨铁路通道及中心城区外围交通的绕行通道,提高路网密度;挖掘次干道、中小街道的通行潜力,为主干道分流;规范完善交通管理设施建设,加大设施投入,进行科学合理的路段、路口渠化和精细交通工程设计,提高道路基础设施的利用效率;加快发展智能化交通;加强停车场规划和建设,实行差别化停车供给,逐步形成以配建停车为主、路外公共停车为辅、路侧停车为补充的城市停车新格局。
——加速发展公共交通,减少汽车出行总量。利用高新技术对传统城市公共交通系统进行改造,建设快速公交系统,进一步推进公共交通专用道建设,做到“专道专用”;在大型客流集散点将公共交通首末站或停靠站作为配套设施,同步设计、建设、使用;合理规划和建设公交车站场、轨道交通出入口以及出租车乘客的落客点,科学布置行人过街设施;加快城市轨道交通建设,使之成为解决我市交通拥堵的公共交通的骨干力量;提高城市公交车和出租车的服务质量和水平,合理调控公交车和出租车市场,根据市场需求优化配置资源,解决“打车难”;加强交通需求管理,积极发展中小学校校车服务系统,鼓励单位开行班车,错峰出行,充分利用电视电话会议等现代化手段,减少交通出行。
——积极推进交通秩序精细化管理。科学设置区域交通单行线系统,研究城市快速路及主干道的高承载车道和放射性的潮汐车道设置,完善和提升交通标识系统功能,优化复杂交通点、段标识的设置,增设预告类和确认类指路标识;建立交通诱导系统;综合治理交通秩序,调整优化信号灯配时,突出重点环节管控,严整道路交通秩序,完善交通安全设施。
——提高小汽车购车门槛和用车成本。我市可将“购车自备车位”,提高中心城区停车费用等作为调控手段,并积极探索研究车辆限购措施。
——建立冬季清雪除障保障机制。强化坡路、交叉口清冰雪力度,并加大投入,不断探索运用新技术、新材料清冰雪的有效措施。
——增强素质教育,促进队伍建设和全民交通意识的提高。要提高交通管理者的政治、职业、专业素质,依靠现代化科技手段科学管理交通;大力宣传交通法规,增强公民文明参与交通意识,让人们养成文明开车、文明行路的城市交通新风尚。
速递
-代表宋万金建议:增加松北区商业大学学海路附近开往友谊路至道外方向的公交线路,满足市民出行需求;调整设置在信号灯附近或拐弯处的公交站台,如商业大学附近的“银河小区”站、“松北区政府”站等;增加松北区街、路指示牌尺寸,便于驾驶员提前瞭望。
-委员杨林建议:尽快完善哈西站夜间公交车、出租车营运。对出租车制定特殊规定,鼓励夜间来此运营,并建立夜间临时包车制度;制定夜间行车时段表,相应公交车按此时间段运营,并相应延长夜间公交车收车时间;建立夜间定时定点区间车站。
-代表白雪峰建议:齿轮路和埃德蒙顿路两侧居民较多,很多过街行人横穿道路、车辆违法掉头通行,而这两条道路宽车多,隐患重重且影响交通秩序和哈尔滨形象,建议在这两条道路中间加设隔离护栏,以彻底解决上述问题。
-委员雷南伟建议:近日,虽然公安部针对争议较大的“闯黄灯”决定暂不处罚,但驾驶员尤其是我市驾驶员在行车中还是很难掌控车辆在灯前“达标”。建议在不影响智能交通建设的前提下,在易发事故路口或坡路路段安装信号灯读秒器,并减缓取消信号灯读秒器的进度,为百姓出行提供安全保障。
-代表卫验骅建议:建议加大宣传力度,让驾驶员充分了解黄色网状线对缓解交通压力的重要性;在易发生临时停车的交叉路口或学校、大型单位等出入口处,多设置黄色网状线;如果将车停入黄色网状线标明的禁停区,应严格处罚。
-委员郎济才建议:太平桥区域是我市东部地区重要交通枢纽,经此的公交车辆有4、6、14、25、30、201等20余条线路,该区域一直以来都是居民换乘的主要地点。建议在太平桥或附近区域尽快修建公交中转枢纽,在此进行公交中转换乘,减少公交线路的重复数量,减少交通拥堵。
-代表鲍海春建议:加大投入,提高公交驾驶员福利待遇,并解决其后顾之忧,缓解“司机荒”;有计划地培养公交车驾驶员;增加公交车班次,加快更新公交车,改善群众乘车环境;严格取缔出租车拒载、强行拼客、交通违法等行为;对市民投诉出租车有拒载绕行等违规行为的举报,由当事出租车提供未拒载违规的有关证据作为处罚的依据,同时为全市出租车安装视频监控系统,以便取证维权。
-委员赵晓梅建议:哈西、群力、松北等新区规划的道路宽敞,这些地方新建道路均设有自行车专用道,在乘出租车和公交车还不是很方便的情况下,很适合建立公共自行车服务项目试点。同时,可考虑把新城区的自行车道向老城区延伸,为哈市未来全方位的绿色出行奠定基础。另外,在城市交通管理上,应建立自行车先行机制,给予自行车先行特权,引导机动车主动给自行车让路。
抓拍举报,让群众成为“电子眼”
-代表石英山建议:
建立群众抓拍举报平台,并出台管理、认定及奖惩标准。
【调 查】
路上开车经常遇到塞车及交通事故,而驾驶员违法驾驶是引发这些现象的主要原因之一。据调查,驾驶员违法原因主要包括:驾驶人文明素质不高,法律意识不强;遵警不遵章;法不责众或赌气效仿他人违章的心理驱使。在开展文明交通活动中,全国有部分城市建立了群众抓拍举报制度,取得良好效果。
【建 议】
石英山:我市也应建立群众抓拍举报平台。目前,手机及数码照相设备已普及,加之网络技术不断完善,为抓拍信息的传递提供了极大方便。同时,绝大多数市民对堵车、违章下道、加塞等违法行为都深恶痛绝,有很多人都愿意加入这一平台。有了群众举报的平台,违章者身边就多了无数“电子眼”,大大增加了违章者被处罚的可能性,提高了市民义务监督的积极性,并能有效提高交通违法者的违法成本,从而起到惩戒和震慑作用。建立群众抓拍举报平台,还需要相关部门根据相关法规出台相关管理、认定及奖惩标准等,让平台的建立合法、合规并公平、透明,经得起推敲。
打个电话,出租车定向上门服务
-委员万利民建议:
推进出租车智能化叫车工程,实现车与人定向服务
【调 查】
几年前,我市一些出租车公司和车队曾自发组织开展“电话叫车”服务,但该业务目前已经基本停止。近日,市交通部门组建了由21台迷你小巴士组成的夜间服务车队,并开通电话叫车服务,受到市民欢迎。从市民出行实际需求看,作为地面公交与轨道交通补充的出租车,如果能抓住车辆调度这个关节点,全面推进智能化,在为市民交通出行提供便捷的同时,也能大幅地减少出租车空驶率,起到节能减排、绿色低碳发展的效果。
【建 议】
万利民:交通部门应在完善轨道和公交信息化建设的同时,增加出租车数量并推进出租车智能化叫车工程。科技、财政等相关部门应对交通智能化发展中的自主创新项目在科技成果转化、专利技术运用等方面给予政策和资金支持,通过政府采购等形式鼓励民营科技机构与企业参与交通智能化建设。发挥产、学、研、政合力,创新合作模式,对与智能交通建设相关并已成型的技术和设施,有关部门应主动协调整合资源、培育市场,鼓励这些技术和设施早日进入市场服务市民,并在服务过程中不断加以改进完善。
出租车智能化叫车:依托信息技术,在各相关场所设置一批智能化叫车设备,使市民可以在全市范围内就近使用公交卡进行自助式刷卡,智能化叫车。智能化叫车设备通过后台的信息化处理,实时搜索最近的出租空车,并把该车的信息传递给叫车者,使叫车与公交卡系统实现无缝衔接,出租车与乘客之间实现点对点定向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