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社会万象  >  民生
搜 索
铁路数字化工务系统试运行百余天 绥化工务段尝到"甜头"
2013-01-09 13:54:10 来源:东北网  作者:惠鑫 刘智东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1月9日讯 线路超限处所消除率提高了,设备质量提升了,作业流程优化了。2012年9月份开始在绥化工务段先行试点的哈尔滨铁路局数字化工务系统,让这个管辖近1000公里线路的工务段,先尝到了“数字时代”的甜头。线路动态质量,以该段管内滨北上行线为例,7月份轨检车平均扣分1.56分, 9月份平均扣分0.77分、11月份0.71分,下降幅度最高达54%。线路静态质量,基础较差的海伦线路车间,7月份设备超限4920处,消除率仅为59.5%;10月份设备超限4438处,消除率达到82%。

  在铁路各系统中,工务部门向来以设备笨重、维修手段简单粗放著称。但随着铁路现代化装备水平的不断提高,特别是高铁技术的发展,提升工务的监控、检查、养护、维修水平成为内在要求,集合了计算机、路网光纤、办公自动化软件及现代通信技术的“数字化工务系统”应运而生。绥化工务段在实现113个工区全部接入路局办公自动化系统的基础上,与局信息技术所密切配合,率先试行了这套系统。

  通过数字化工务系统平台,他们分别建立了静态检查病害库、车载式检查仪检查病害库、便携式检查仪检查病害库、轨检车检查超限病害库,4个病害库亦分亦合、联锁互动,全面、完整、准确地体现出线路设备的整体状况,并对每个病害设定未处理、处理中、已处理3种变化状态。使线路动静态状况、检查养护维修状态,一“网”打尽。由于病害库的不断扩容、海量存贮,还实现了线路病害历史与检测资源的共享。据介绍,截至12月中旬,这套系统中有关这个段的各类线路病害信息已达12万条,成为有针对性制定维修养护计划的可靠数据支撑。

  这套系统通过峰值与均值、定性与定量、动态与静态相结合的分析方法,还能够准确筛选病害,充分利用数据和分析结果,提高工作效率,加强流程控制,实现标准化作业。未使用这套系统前,兴隆镇线路工区曾出现过由于作业项目和作业地点变换多,12人一天只作业10处的状况。使用这套系统后,由于作业地点集中、作业项目全、作业技术标准明确,同样是12人参加作业,一天作业21处,作业效率大幅提高。

  同时,系统根据获得的病害信息,可按等级生成《指令性计划书》,对重点设备不良处所,指令车间和工区优先整修。整修3天后,通过系统对检测数据重复性分析,复核作业质量是否达标,如不达标将下达《整改通知书》,并纳入考核,形成促使设备质量均衡和提高的闭环。段、车间职能主管人员通过数字化工务系统,能够适时掌握各车间、班组不良处所的关键位置现存数量及消除情况,对设备整修质量随时深入现场跟踪复核,持续跟踪病害问题的整改,直至整修销号。检控车间主任邱德仁举例说:“12月19日,检控分析组共计下达92条指令性计划,至12月24日,经段和各车间动态添乘检查复核,各超限处所已全部处理。”

责任编辑:代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