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经济·旅游  >  旅游
搜 索
哈尔滨学院“冰雕队”冰雪玩出国际范儿
2013-01-09 14:05:39 来源:生活报  作者:宋菲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生活报1月9日讯 大学生雪雕赛、大学生机器人大赛、大学生创业设计大赛……近年来,越来越多的高校组织大学生参加各种各样全国性的甚至国际性的比赛,一时间,“高校代表队”不断让人“惊艳”。人们对高校的关注点从“学术”、“科研”逐渐转到了特色活动上来。今起,本报就带您走近我省几个富有特色的高校代表队,和您一起领略当代大学生的独特风采。

  队员们正在铲雪雕的雏形

  在前不久刚刚落下帷幕的中国·哈尔滨冰雪大世界第二届国际组合冰冰雕比赛中,作品《闻鸡起舞》在10个国家、15支代表队中脱颖而出,摘得了唯一一个一等奖,而雕出这个作品德是哈尔滨学院代表队。近3年来,这支由师生组成的队伍,在冰雕、雪雕赛事上取得了多项好成绩。8日,记者与这支代表队部分成员聊起了他们的冰雪之缘。

  想加入 玩冰你得有美术功底

  在哈尔滨学院艺术实践中心雕塑工作室,有这样一群“玩冰人”。他们的指导教师,哈尔滨学院代表队的领队祝劲松,44岁,穿着一件亮面羽绒服,看起来精神抖擞。祝劲松说:“从小我就爱玩雪,2003年10月调入哈尔滨学院艺术与设计学院公共艺术教研室工作不久,我就想着将雕刻艺术与哈尔滨冬天丰富的冰雪资源结合起来。”2005年初,祝劲松创立了哈尔滨学院冰雪艺术研究指导中心。

  中心创立之后就开始纳新。祝劲松通过张贴海报、在学校广播等向学生大力宣传自己的社团。“我们选拔成员要有一定的标准,首先必须对冰雪艺术十分热爱。其次,须有一定的美术功底。”祝劲松介绍道。“招新的时候许多同学都来询问,显然对这个社团很好奇,但大多数都犹豫不决。同学们觉得参加别的社团一年四季都有活动,都问我做冰雕的社团夏天是不是就没什么可做的了。”祝劲松说,“我告诉他们要到真正的比赛时才能在冰上雕,平时我们要学习设计草稿,用橡皮泥石膏练习。”许多本来就有兴趣的同学听了之后都纷纷报名了。2005年12月份,祝劲松就开始带领队员参加比赛。中心成员从最初的10几人发展到现在已有30多人了。社团每周利用课余时间组织3次活动,由祝老师给队员培训冰雪雕刻基础知识,其他时间队员们用橡皮泥练习雕刻。

  想练手 你得用橡皮泥反复捏

  戴着黑框眼镜,脚穿雪地靴的男孩叫王业菲,来自我省伊春市,是哈尔滨学院公共艺术专业09级的学生,他加入社团已有3个年头。3年里,他参加过各种赛事共10余种。

  提起冰雕,王业菲兴奋地说:“小时候我最喜欢打雪仗了,刚入学时,我听说学校有这个供我们玩冰的社团马上就报了名。”进入社团以后,王业菲和队友们开始对冰雕进行设计。“有了构思之后先是用铅笔在纸上打草稿,冰雕作品一般都有长、宽、高的限制,所以打草稿的时候要与冰块的实际比例吻合。另外,哪部分是平角、哪部分是钝角都要标识出来,要将冰块的立体感体现在草稿上。一个草稿形成之后,要像在纸上看到一个立体的冰雕一样。”王业菲说。

  构思成形之后就可以在橡皮泥上练习。“我们用的是工业橡皮泥,这种橡皮泥可重复使用,放久了不变质。”祝劲松介绍,“队员们练习时把橡皮泥拆了做做了拆,常常弄得满手泥,但看到自己的创意用橡皮泥展现了出来,他们都特有干劲。”

  想获胜 每下一铲你都得十分小心

  王业菲拿着重达五六斤的平铲第一次在冰块上下手时,由于力量不够,冰只削掉了一个小角,第二铲、第三铲、第四铲……不知铲了多少下,才将冰块的一个角铲平。后来经过师兄的指点,他才发现是自己用错了铲刀,他把应该用坡面去冰改用平面去冰。“我们这次组合冰冰雕比赛,要在10块长、宽、高分别为0.8米、0.5米、1.8米的冰块上用6天时间完成作品。雕刻的时候每下一铲都要十分小心,若是稍有差池就会影响整体效果。雕大公鸡的尾巴需要用角刀一点一点地勾勒,如此精细的功夫我想只有我们队员能做到吧!”王业菲自豪地说。

  身穿白色羽绒服,瘦瘦的身材,梳着齐刘海的女孩叫秦相莹,来自山东泰安,是哈尔滨学院公共艺术专业11级的学生。在比赛中她拿着长0.2米,宽0.1米的“雪抹子”在长3米、宽3米、高3.5米雪块上反反复复,不知抹了多少下,到晚上休息时,两条胳膊酸疼得抬不起来。“我爱冰雪,我爱玩冰,这些就足够了,其他一切都无所谓,我可以克服。”秦相莹说。

责任编辑:强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