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社会万象  >  民生
搜 索
代表委员建议让城乡百姓同享“幸福公交” 两年内实现城郊一体化
2013-01-11 15:00:47 来源:东北网-新晚报  作者:张宏岩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1月11日讯 据交通部门统计,到2011年末,哈市公交日客运量达到285万人次,公交出行占城市交通出行总量约31.1%。目前,我市共有公交编码线路156条,其中郊区编码公交线路42条,承载着几十万城郊百姓的出行。然而居住在平房、阿城、呼兰等城区的百姓虽“走得了”,却享受不到中心城区的“城市待遇”……

  政策现状编码隔出“双重待遇”

  按照《哈尔滨市城市公共汽车电车轮渡船客运管理条例》规定,我市伤残军人、因公伤残人民警察、离休干部、70岁以上老年人、盲人等优待人群乘坐市区编码公交线路均可享受免费乘车政策。

  早在2007年,114条市区编码线路全部实行了公交IC卡收费模式,除上述优待人群持卡乘车继续享受免费乘车政策外,又给予中小学生和普通乘客持卡乘车分别享受5折和9折的优惠乘车政策,市财政对持卡乘车优惠和免费部分按规定给予补贴。

  不过,我市这一惠民政策仅限于市区公交编码线路,市民乘郊区编码公交线路不享受任何免费和优惠,郊区编码公交线路也始终未启用IC卡收费系统。

  记者调查 多条城区线路仍“姓郊”

  8日中午,记者来到通往呼兰区的552路河曲街站台时,一辆552路公交正要发车。记者在站牌上看到,这条线路从河曲街经公路大桥到呼兰亿兴小区,全部线路只有五站。通过敞开的车门可以看到,车上没有安装公交IC卡收费系统,乘客都按序依次投币,票价5元。家在呼兰区、工作在道里区的姜先生告诉记者,呼兰撤县设区已经多年,可公交车仍然按郊区标准收费,这让他的“出行”比同事高出几倍,心里挺不是滋味。

  记者调查了解到,呼兰、阿城撤县(市)设区已有几年时间,但通往呼兰区的551路、552路,通往阿城区的601路、602路,以及通往平房区的部分“3字头”线路仍被界定为郊区线路,均不执行《哈尔滨市城市公共汽车电车轮渡船客运管理条例》中优待人群免费的优惠政策。

  两会声音 财政倾斜 重划“城郊”编码

  市人大代表徐晓杰:公共交通具有准公费服务的性质,应认真落实“公交优先”发展方针,对农村客运基础设施建设及车辆配置,财政投入给予重点倾斜。建议市人大常委会将《哈尔滨市城市客运管理条例》修改为《哈尔滨市城乡客运管理条例》,并根据构建城乡一体化公交网络的要求,修改相应的条款;建议政府对从事城乡客运服务的企业实行统一的减免和补贴政策;提高公交线路覆盖率,调整完善客运线路网络,适度加密站点和发车班次,满足城乡居民日益增长的出行要求。

  九三学社哈尔滨市委白云、崔瑞海等6名委员:要适应城市边缘不断扩大的实际,尽快逐步消除城乡公交“二元分割”问题,更大程度满足广大市民的乘车需求。建议市政府组织相关部门对《哈尔滨市城市公共汽车电车轮渡船客运管理条例》等现行政策法规进行研究修订;交通部门根据新的市区区域属性定位,加快推进公交线路编码规范和公交线网规划工作,并争取财政补贴政策,同步实施公交IC卡工程建设。


 

  部门回复 两年内实现城郊一体化

  市交通运输局局长谭洪志表示,从去年起,我市就开始谋划城郊公交一体化,确定的整治范围是四环以外一公里。最初涉及的郊区线路有23条,涉及车辆198台。截至目前,已整合5条线路,还有18条线路待整合。

  下一步,我市将通过企业整合的形式,学习南京、重庆经验,实现“三统一”:统一经营、统一管理、统一分配。预计今明两年,我市将彻底实现把郊区线路改造为公交线路。

  对于已是城市居民,但不能享受城市待遇的这一“瓶颈”,谭洪志表示正在积极推进,目前该局法规处已将相关条例的修改计划上报市政府。

首页  上一页  [1]  [2] 

责任编辑:宋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