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1月12日讯 核心数据: 2012年,齐齐哈尔市城区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358天,三项主要污染指标PM10、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平均浓度分别比上年降低了2.6%、19.4%和10.3%;嫩江干流三项主要污染指标高锰酸盐指数、氨氮、化学需氧量平均浓度分别比上年降低了24%、29%和8.8%;区域环境噪声全部控制在计划指标内,道路交通噪声比上年下降了3.2%。
在2012年的365天中,我们的城市拥有了358个碧蓝天空,这个数字刷新了城区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的最佳纪录。水环境质量进一步提升,不仅嫩江干流齐齐哈尔江段水质由轻度污染变为良好,出境江桥断面水质功能区目标达标率从2011年的37.5%提高到2012年的75%。“白云映蓝天,碧水绕城流”,鹤城百姓已然生活在空气清新、环境优美的宜居之城。
水、气、声三项环境空气质量的达标对任何一个力求发展的城市来说都不是易事,尤其是我市正处在污染减排压力巨大、工业规模持续壮大的环境形势下。如何处理好保护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使我市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同时也推动生态环境再上新台阶。市委、市政府牢固树立了“环境是城市的生命,是不可替代的资源”的城市发展理念,市环保部门认真履行职责,严格执法,不断向污染减排要空间,向环境管理要效益,使得全市环境质量得到大幅度提升。
我市的工业企业集中,尤其是环保设备不足、设施落后的老企业居多,同时,我们也面临着结构性污染突出和环保投入不足等实际困难。因此,加强对重点污染源企业的监管成为市环保部门的有力抓手。一方面要求企业现有污染治理设施的运行管理必须做到定人、定岗、定职责,保证治理效果。一方面建立了日常监督管理制度,进行定期、不定期检查,加大对污染源治理设施的检查力度。坚持一般污染源和一般治理设施半个月检查一次,重点污染源和重点治理设施每周检查一次的原则,对治理设施有问题的,实际情况与月报表不相符的省控、市控重点污染源进行不定期突击检查,对发现违法、违章行为,能够及时依据有关规定进行处罚。
2012年,一系列保护生态环境、保障群众健康的环保专项行动也在不间断展开。以中心城区原煤散烧控制区为重点区域开展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加大了中心城区原煤散烧控制区内的洗浴业以及未纳入集中供热锅炉的管理力度。通过洗浴业以及锅炉使用企业的专项检查,先后向14家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不达标的企业下达了限期治理,确保从源头管住大气污染源。将转入机动车排放标准提高到国三标准,从源头控制机动车排气污染,杜绝外埠高污染老旧机动车转入我市。同时,大力推进机动车环保检验合格标志核发与环保检测线建设,目前,中心城区,梅里斯达斡尔族区、讷河市、龙江县、拜泉县等10家机动车检测机构获得尾气检测资质,其中8家已开展机动车尾气检测和环保检验合格标志的核发工作。
在水环境保护中,加强流域水环境管理和确保集中式饮用水水源环境安全成为市环保部门的两条主线。持续加强流域污染防治工作,加大力度对沿江排污企业进行监督管理,严格限制水源地上游企业超标排污和超总量排污,保障流域内人民生活、生产用水安全。配合松辽流域水资源保护局分别在嫩江和碾子山建立了河流水质自动监测站,实时掌握嫩江流域雅鲁河和嫩江入境水质情况,防止出现跨境河流污染事件。为了保证集中式饮用水达标率不断提升,使人民生产生活用水安全,及时对中心城区4个饮用水水源地环境状况进行调查评估并完成了20个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源保护区专家评审工作。
【编后语】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坚持把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摆到更加突出的战略位置,在发展中加强环境保护,在保护环境中促进经济发展,从认识到实践都发生了深刻变化。全市环境保护工作在思路和方法上都持续转变,在强化监管与合力攻坚中,生态环境质量进一步改善、环境民生得到切实维护,全市环境质量稳步提升。
生态环境治理是市委、市政府的日常工作,更是一项得民心、顺民意的“德政工程”。城市良好的生态环境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改善民生和提高城市形象,我们还会在优化的发展环境中加速产业升级转型、增加城市吸引力。在现代化的经济浪潮中,如何保护生态环境、走一条资源可持续发展之路关乎着百姓的福祉和城市的未来。生态环境治理是一场攻坚克难的硬仗,必须对症下药、有的放矢、强力攻关,才能见到实效。各部门和责任单位要一项一项地研究办法,狠抓落实。执法部门要始终保持环境执法高压态势,对偷排偷放、超标排放等环境违法行为,要做到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决不手软也决不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