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佳木斯1月14日讯 为方便困难群众,改进医疗救助结算办法,佳木斯市从2010年起在定点医疗机构实行了医疗救助“一站式”即时结算模式。两年来,这一举措使低收入家庭的基本医疗需求得到及时性保障,提升了医疗救助的时效性,更加利民惠民。
记者从市民政局了解到,医疗救助“一站式”模式运行后,与居民医保、新农合结算软件实现了无缝链接、同步结算、数据共享。救助对象持综合救助卡可直接到定点医疗机构住院,在医院窗口只要刷入身份信息完成认定,不需要缴纳抵押金即可入院治疗,出院结算时只需支付个人自负部分,操作过程方便快捷。同时,提升了医疗救助的比例和标准。救助对象在三级、二级、一级医院政策范围内个人自付医疗费救助比例由60%提高到65%、70%、75%,封顶线由1万元提高到1.5万元,重特大疾病封顶线提高到5万元。调整了居民医保和新农合报销比例,提升了困难群众参合参保的回报率,进一步减轻了困难群众医疗负担。
在郊区人民医院,记者看到了正在办理出院手续的低保户张女士。她说:“我患乳腺癌先后住了两次院,费用总数就达4万多元,经过医疗保险、商业保险、医疗救助、医院优惠报销和救助后,我自己只支付了三千多元。如果没有‘一站式’医疗救助,我这病还不知道什么时候能治呢。” 一组数字足以说明我市医疗救助工作的综合改革取得的成效。一是救助人数成倍增长。2011年,市本级定点医院低保住院救助3216人,是2007年至2009年三年低保住院患者总和的12.4倍。二是困难群众医疗救助费用明显下降。2012年1至8月,市本级定点医院低保对象医疗费用总支出2422万元,个人支出为383.7万元,仅占总支出的15.8%。三是医疗救助资金使用率大幅提升。仅2011年,市本级医疗救助资金支出是2007年至2009年三年救助资金支出总和的50倍,从根本上解决了医疗救助资金沉淀问题。